稍知分守得優(yōu)游,能通止足參賢圣
出自元代王哲《踏莎行 詠宦途無定》:
名路求高,宦途無定。
一來一去緣心性。
稍知分守得優(yōu)游,能通止足參賢圣。
莫使偏頗,須存直正。
花開須是依時(shí)令。
日輪耀處吐光輝,月華
注釋參考
分守
明 時(shí)按察使、按察分司,又稱監(jiān)司,亦可稱分守。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七:“分守既下車,數(shù)州吏微過,當(dāng) 稚欽 笞之十?!?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司道·方印分司》:“若分守雖云道,然而無欽降方印?!?/p>
職分?!肚f子·天道》:“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 宋 曾鞏 《制誥擬詞·相制三》:“鼎足居中,各遵其職,分守則異,合謀惟一。” 章炳麟 《訄書·訂文·附正名雜義》:“九變知言,出於 莊周 ,則百世不能易矣!曰:天也,道德也,仁義也,分守也,形名也,因任也,原省也,是非也,賞罰也,以此大平?!?/p>
優(yōu)游
優(yōu)游 (yōuyóu) 生活得十分閑適 be leisurely and carefree 優(yōu)游的生活止足
謂凡事知止知足,不要貪得無厭。語出《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漢書·雋疏于薛等傳贊》:“ 疏廣 行止足之計(jì),免辱殆之絫?!?唐 白居易 《自賓客遷太子少傅分司》詩:“誠合知止足,豈宜更貪饕?”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三》:“人若存一止足之心,則貧賤而衣食粗足,可以止矣。” 嚴(yán)復(fù) 《論世變之亟》:“物不足則必爭,而爭者人道之大患也,故寧以止足為教?!?/p>
賢圣
(1).道德才智極高?!读w·盈虛》:“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圣則國安而民治?!?漢 劉向 《列女傳·周室三母》:“蓋 太姜 淵智非常,雖 太王 之賢圣,亦與之謀?!?宋 洪邁 《容齋三筆·吾家四六》:“念疊矩重規(guī),當(dāng)賢圣之君七作。”
(2).道德才智極高的人。《戰(zhàn)國策·趙策二》:“故去就之變,知者不能一;遠(yuǎn)近之服,賢圣不能同。”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圣孔子廟堂碑》:“ 周京 赫赫, 成 康 之至教蔑聞; 魯國 巖巖,賢圣之餘風(fēng)可墜?!?清 昭槤 《嘯亭雜錄·陸中丞》:“六歲受《孝經(jīng)》、《論語》,以古賢圣自期?!?郁達(dá)夫 《初秋雜感》詩之二:“何必珊瑚夸斗富,本來賢圣不言貧?!?/p>
(3).佛;菩薩。
(4).賢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稱。 宋 林逋 《答潘司理》詩:“岑寂園廬何所對,酒中賢圣藥君臣?!眳⒁姟?賢人 ”。
王哲名句,踏莎行 詠宦途無定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