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儲光羲《獻華陰羅丞別》:
華山薄游者,玄發(fā)當(dāng)青春。
道德同仙吏,尊卑即丈人。
縣城俯京路,獲見官舍里。
淹留瓊樹枝,謔浪春泉水。
昔余在天目,總角奉游從。
寒暑遞來往,今復(fù)蓮花峰。
別情無遠近,道別方愁予。
孰想古人言,乃知悲風(fēng)雨。
注釋參考
人言
[people's words] 人們的評論,別人的議論
詳細解釋(1).別人的評議。《左傳·昭公四年》:“禮義不愆,何恤於人言?!?宋 蘇軾 《次韻滕大夫》之三:“早知百和俱灰燼,未信人言弱勝強。”《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 晦翁 認是大姓力量大,致得人言如此?!?/p>
(2).人的言語。 唐 儲光羲 《昭圣觀》詩:“石池辨春色,林獸知人言?!?/p>
(3).pi{1~1}霜的別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砒石》:“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 信州 ,故人呼為信石;而又隱信字為人言。”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辟臭蟲方,用木瓜打碎,燒煙薰之,若加人言少許,其子粒粒皆爆碎?!?/p>
悲風(fēng)
悲風(fēng) (bēifēng) 使人倍覺凄涼的風(fēng)聲 grievous wind 高樹多悲風(fēng)。——魏· 曹植《野田黃雀行》儲光羲名句,獻華陰羅丞別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