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正覺《端禪人開田乞頌》:
衲僧田地有來端,底意相攜出問檀。
春塢耕開云錦曉,月津劃破練光寒。
飽期束肚三條篾,功就移身百尺竿。
恰恰相投看規(guī)矩,谷聲鑒像一般般。
注釋參考
三條
(1).見“ 三條路 ”。
(2).指 北條山 、 中條山 、 南條山 。 唐 皎然 《送沉居士還太原》詩(shī):“浪花飄一葉,峯色向三 條 。”
百尺竿
(1).古代表演雜技用的長(zhǎng)竿。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上:“時(shí)教坊有 王大娘 者,善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狀 瀛洲 、 方丈 ,令小兒持絳節(jié),出入于其間,歌舞不輟?!?/p>
(2).高的旗竿。 唐 李商隱 《詠史》:“ 北湖 南埭 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釋正覺名句,端禪人開田乞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