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雙雙比目魚,岸上鴛鴦戶,一步步金廂翠鋪
出自元代劉時中《【仙呂】醉中天_花木相思樹》:
花木相思樹,禽鳥折枝圖。
水底雙雙比目魚,岸上鴛鴦戶,一步步金廂翠鋪。
世間好處,休沒尋思,典賣了西湖。
。
。
注釋參考
雙雙
(1).相并;成雙。《公羊傳·宣公五年》:“‘冬, 齊 高固 及子 叔姬 來?!窝院?高固 之來?言 叔姬 之來,而不言 高固 之來,則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諸為其雙雙而俱至者與?” 何休 注:“言其雙行匹至,似於鳥獸?!?唐 權(quán)德輿 《秋閨月》詩:“稍映妝臺臨綺窗,遙知不語淚雙雙?!薄秲号⑿蹅鳌返谑兀骸罢h著便自己過去,扶了 張姑娘 同 安公子 站齊了,雙雙磕下頭去。” 茅盾 《脫險(xiǎn)雜記》十八:“那兩個蹲在地上的挑夫好像觸了電,一下子就雙雙跳了起來,而且搶過我們的行李,就要上挑了?!?/p>
(2).一對對。 南朝 梁 簡文帝 《詠蝶》:“復(fù)此從風(fēng)蝶,雙雙花上飛。” 宋 柳永 《安公子》詞:“拾翠汀洲人寂靜,立雙雙鷗鷺?!薄段饔斡洝返诙兀骸把虑坝泄质p雙,林內(nèi)有幽禽對對。”
比目魚
(1).鳒、鲆、鰈、鰨、舌鰨等魚類的統(tǒng)稱。這幾種魚身體皆扁平而闊,成長后兩眼逐漸移到頭部的一側(cè),平臥在海底。又名鳒、魪、魼、鞋底魚、婢簁魚、奴屩魚、板魚、箬葉魚、偏口魚、拖沙魚等?!稜栄拧め尩亍罚骸皷|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薄妒酚洝し舛U書》:“東海致比目之魚。”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四·比目魚》:“比,并也。魚各一目,相并而行也。”
(2).舊說此魚一目,須兩兩相并始能游行,故古代常用以比喻形影不離的情侶或朋友。 宋 梅堯臣 《八月二十二日回過三溝》詩:“不見沙上雙飛鳥,莫取波中比目魚?!?元 徐琰 《一枝花·間阻》套曲:“再幾時能夠那柔條兒再接上連枝樹?再幾時能夠那暖水兒重溫活比目魚?” 明 張居正 《答石麓李相公書》:“昔為比目魚,今作紛飛鳥,人生聚散離合,可勝嘆哉!”
鴛鴦
鴛鴦 (yuānyang) 亞洲一種亮斑冠鴨(Aix galericulata),它與西半球的林鴨關(guān)系較近,常被人工飼養(yǎng)。比鴨小,雄的羽毛美麗,頭有紫黑色羽冠,翼的上部黃褐色;雌的全體蒼褐色;棲息于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 mandarin duck 自名為鴛鴦?!队衽_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比喻恩愛夫妻 an affectionate couple步步
一步一步;每步。 南朝 宋 謝莊 《宋孝武宣貴妃誄》:“旌委鬱於飛飛,龍逶遲於步步。” 唐 李商隱 《南朝》詩:“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敦煌曲子詞·獻(xiàn)忠心》:“望丹闕,步步淚,滿衣襟?!薄痘ㄔ潞邸返谄呋兀骸芭既粨涞蹓|,步步纖痕印落紅。” mao{1~1}澤{1*1}東 《在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不能步步后退,毫無原則,什么都答應(yīng)。”
劉時中名句,【仙呂】醉中天_花木相思樹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