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用逢人說,老矣何庸覓世知
出自宋代趙蕃《袁州北崇勝寺二首》:
故人貽我壁間詩,何處飄零負(fù)此期。
蹭蹬我今慚薄宦,飛騰君合趁明時(shí)。
雖然不用逢人說,老矣何庸覓世知。
借問還家底為計(jì),兒能樵木婦能炊。
注釋參考
雖然
雖然 (suīrán)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yīng),表示承認(rèn)前邊的為事,但后邊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even if though; although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dòng)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xiāng)》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even so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赌印す敗?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戰(zhàn)國策·魏策》不用
不用 (bùyòng) 用不著,不必 need not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何庸
何用,何須。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 蕭嵩 為相,引 韓休 為同列。及在位,稍與 嵩 不協(xié)。 嵩 因乞骸骨。上慰 嵩 曰:‘朕未厭卿,卿何庸去?’”《新唐書·李景讓傳》:“ 景讓 自右散騎常侍出為 浙西 觀察使,母問行日, 景讓 率然對(duì):‘有日。’ 鄭 曰:‘如是,吾方有事,未及行?!w怒其不嘗告也。且曰:‘已貴,何庸母行?’ 景讓 重請(qǐng)罪,乃赦?!?明 劉基 《旅興》詩之三:“勞生諒何庸,顧為形所累?!?/p>
趙蕃名句,袁州北崇勝寺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