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鄭絪《寒夜聞霜鐘》
霜鐘初應(yīng)律,寂寂出重林。拂水宜清聽,凌空散迥音。
舂容時(shí)未歇,搖曳夜方深。月下和虛籟,風(fēng)前間遠(yuǎn)砧。
凈兼寒漏徹,閑畏曙更侵。遙相千山外,泠泠何處尋。
注釋參考
寒漏
(1).寒天漏壺的滴水聲。 唐 王維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詩:“九門寒漏徹,萬井曙鐘多?!?前蜀 毛文錫 《戀情深》詞:“滴滴銅壺寒漏咽,醉紅樓月?!?/p>
(2).指寒天的漏壺。 元 薩都剌 《寒夜即事次韻呈許榮達(dá)》:“箭刻未移寒漏淺,江聲漸少夜潮枯?!?/p>
(3).借指寒夜。 唐 錢起 《效古秋夜長(zhǎng)》詩:“含情紡織孤燈盡,拭淚相思寒漏長(zhǎng)?!?唐 呂溫 《早覺有感》詩:“嚴(yán)冬寒漏長(zhǎng),此夜如何其。” 明 文徵明 《新秋夜坐》詩:“病里秋風(fēng)驚已至,坐來寒漏不禁長(zhǎng)。”
曙更
(1).黎明的更柝聲。 唐 祖詠 《宿陳留李少府揆廳》詩:“旅泊倦愁臥,堂空聞曙更?!?/p>
(2).指黎明。 唐 錢起 《夏日陪史郎中宴杜郎中果園》詩:“引滿不辭醉,風(fēng)來待曙更。” 唐 段成式 逸句:“虱暴妨歸夢(mèng),蟲喧徹曙更。”
鄭絪名句,寒夜聞霜鐘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