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代劉基《司馬季主論卜》:
東陵侯既廢,過(guò)司馬季主而卜焉。
季主曰:“君侯何卜也?”東陵侯曰:“久臥者思起,久蟄者思啟,久懣者思嚏。
吾聞之蓄極則泄,閟極則達(dá)。
熱極則風(fēng),壅極則通。
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無(wú)往不復(fù)。
仆竊有疑,愿受教焉。
”季主曰:“若是,則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為?”東陵侯曰:“仆未究其奧也,愿先生卒教之。
”季主乃言曰:“嗚呼!天道何親?惟德之親;鬼神何靈?因人而靈。
夫蓍,枯草也;龜,枯骨也,物也。
人,靈于物者也,何不自聽而聽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頹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荒榛斷梗,昔日之瓊蕤玉樹也;露蛬風(fēng)蟬,昔日之鳳笙龍笛也;鬼燐螢火,昔日之金釭華燭也;秋荼春薺,昔日之象白駝峰也;丹楓白荻,昔日之蜀錦齊紈也。
昔日之所無(wú),今日有之不為過(guò);昔日之所有,今日無(wú)之不為不足。
是故一晝一夜,華開者謝;一秋一春,物故者新。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
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為?”
注釋參考
激湍
急流。 晉 潘岳 《西征賦》:“交渠引漕,激湍生風(fēng)?!?明 劉基 《平西蜀頌序》:“是故冬寒之極,必有陽(yáng)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陳去病 《夜宿張家口獨(dú)步通橋望月》詩(shī):“依稀月有聲,靜探乃激湍?!?陳毅 《水調(diào)歌頭·四游良口》詞:“又看激湍隧引,地下廠房發(fā)電,軋軋奏鐃歌。”
深潭
深水池。亦指河流中水極深而有回流處?!痘茨献印ぴ烙?xùn)》:“﹝ 舜 ﹞釣於 河 濱,朞年,而漁者爭(zhēng)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高誘 注:“深潭,回流饒魚之處。”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資水》:“此縣之左右,處處有深潭。漁者咸輕舟委浪,謡詠相和?!?/p>
高丘
(1). 楚國(guó) 山名?!冻o·離騷》:“忽反顧以流涕兮,哀 高丘 之無(wú)女?!?王逸 注:“ 楚 有 高丘 之山。女以喻臣。言己雖去,意不能已,猶復(fù)顧念 楚國(guó) 無(wú)有賢臣,心為之悲而流涕也?!币徽f(shuō),泛指高山。見 游國(guó)恩 纂義。 唐 楊炯 《西陵峽》詩(shī):“ 楚 都昔全盛, 高丘 烜望 杞 ?!?魯迅 《集外集·湘靈歌》:“ 高丘 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無(wú)餘春?!?/p>
(2).高山。 唐 楊炯 《后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或大澤而康帝圖,或高丘而濟(jì)王業(yè)?!?明 朱茂暉 《登高丘而望遠(yuǎn)?!吩?shī):“吾登高丘,思與仙人游;吾望遠(yuǎn)海,仙人又安在?”
(3).復(fù)姓。 唐 有 高丘詞 。見《新唐書·藝文志三》。
浚谷
深谷。 晉 陸機(jī) 《招隱詩(shī)》:“躑躅欲安之,幽人在浚谷。” 明 劉基 《郁離子·天道》:“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160;
濬谷:深谷。 晉 陸云 《逸民賦》:“蒙玉泉以濯髮兮,臨濬谷而投簪?!薄稌x書·謝安傳》:“嘗往 臨安 山中,坐石室,臨濬谷。” 唐 黃滔 《融結(jié)為河岳賦》:“吾欲炭鞴陰陽(yáng),鑪燃天地,鼓將邐迤之濬谷,寫破連延之積翠。”
劉基名句,司馬季主論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