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葉茵《苕溪行》:
吳松江頭田舍翁,年年苕溪搖飛篷。
沿溪楊柳舊相識,問翁何事猶西東。
心欲無言淚如洗,松楸正在西山裹。
余生五十五番春,七十為期春夢耳。
追思疇昔謀親塋,雁行差差三弟兄。
伯兮季兮不可作,老來只影嗟零丁。
手種青杉愈百尺,藤花辟蔓籠臺石。
一年一到一徘徊,此后徘徊幾朝夕。
九泉屬望天潛知,寸草難報陽春暉。
教子一經(jīng)答先志,買山傍墓終焉計。
讀書可大吾門閭,沒世可從先大夫。
注釋參考
教子
教子 (jiàozǐ) 在洗禮時某人為教父,而教父保證將其教養(yǎng)成為基督徒 godchild;godson一經(jīng)
一經(jīng) (yījīng) 用在動詞或表示條件的詞組前面,表示只要經(jīng)過某種行為或某個步驟,就可以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結(jié)果,后面常有“就”、“便”等相呼應(yīng) as soon as先志
(1).先立志向?!抖Y記·學(xué)記》:“凡學(xué),官先事,士先志?!?孔穎達(dá) 疏:“若學(xué)為士,則先喻教以學(xué)士之志?!?/p>
(2).乘勝之志?!逗鬂h書·臧宮傳論》:“斯誠雄心尚武之幾,先志翫兵之日。” 李賢 注:“先志者,乘勝之志也?!?/p>
(3).先人的遺志。《魏書·高祖紀(jì)上》:“朕猥承前緒,纂戎洪烈,思隆先志,緝熙政道?!?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開元寺臨壇律德明遠(yuǎn)大師塔碑銘》:“道俗眾萬輩恭敬悲泣,備涅槃威儀,遷全身歸于湖西塼塔,遵本教而奉先志也?!?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唐上》:“﹝ 伯禽 二女﹞以厥祖遺言,俾卜葬 青山 ,以成先志?!?/p>
買山
據(jù)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diào)》載:“ 支道林 因人就 深公 買 印山 , 深公 答曰:‘未聞 巢 由 買山而隱。’”后以“買山”喻賢士的歸隱。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晉 戴逵 《貽仙城慧命禪師書》:“故以才堪買山,德邁同輩;崇峯景行,墻仞懸絶?!?唐 范攄 《云溪友議》卷四:“論者以妄責(zé)四皓,而欲買山於 浯溪 之間,不徒言哉。” 陳三立 《陳次亮戶部以去歲五月卒于京師追哭》詩:“下榻琴尊來舊夢,買山徒侶泣先幾?!?/p>
葉茵名句,苕溪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