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尚書座上贈合彈琵琶何氏
出自元代劉時中《【越調】小桃紅_辛尚書座上》:
辛尚書座上贈合彈琵琶何氏。
。
纖纖香玉插重蓮,猶似羞人見。
斜抱琵琶半遮面,立當筵,分明微露黃金釧。
鵾雞四弦,驪珠一串,個個一般圓。
。
。
武昌歌妓女鬼氏春卿,色藝為一時之冠。
友人文子方為刑曹郎,困公至武昌,安子舉助教會間見之,念念莫置,代作此以贈之春來苦欲伴春居,日日尋春去。
元奈春云不為雨,為春癯,綠窗誰唱留春住。
買{1|1}春不許,問春無語,春意定何如?。
。
為春憔悴要春醫(yī),苦苦貪春睡。
盼得春來共春醉,恨春遲,夜來得個春消息。
春心暗喜,春情偷寄,春事只春知。
。
。
幾年塵土被官囚,此日方參透。
待別干星娘小除授,緊營求,天還肯許便欣然地就。
溫柔鄉(xiāng)里甲頭,無何鄉(xiāng)里主首,便權一日也風流。
。
。
注釋參考
尚書
尚書 (Shàngshū) 中國上古歷史文件的匯編?!吧小奔础吧稀?《尚書》意即上古之書。相傳由孔丘編選而成,傳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補充進去的,如《堯典》、《皋陶謨》、《禹貢》等。西漢初存二十八篇,用當時通行文字書寫,即《今文尚書》。另有相傳漢武帝時在孔丘住屋壁中發(fā)現(xiàn)的《古文尚書》,已佚。東晉梅賾(一作梅頤、枚頤)又偽造《古文尚書》。后來《十三經(jīng)》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書》與梅氏偽書的合編,宋人開始懷疑梅氏偽書,至清漸成定論。今文各篇內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盤庚》反映商代奴隸社會的情況、《禹貢》記述戰(zhàn)國時黃河、長江兩流域的地理等 Shang Shu 尚書 (shàngshū) 中國古代官名。執(zhí)掌文書奏章。作為官名,始置于戰(zhàn)國時,或稱“掌書”。秦為少府屬官,漢武帝提高皇權,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地位逐漸重要。后各朝均有設置,清代相沿不改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三國蜀· 諸葛亮《出師表》 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后漢書·張衡傳》 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官 minister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兵部尚書琵琶
琵琶 (pípa)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筑”的基礎上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制,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劉時中名句,【越調】小桃紅_辛尚書座上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