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半慈竹,從知契夙心
出自宋代薛嵎《挽陳運(yùn)管安人孫氏》:
舅家如母在,慟哭淚沾襟。
平日經(jīng)聲斷,茲晨佛力深。
墓廬猶手構(gòu),梱則是夫箴。
山上半慈竹,從知契夙心。
注釋參考
慈竹
竹名。又稱義竹、慈孝竹、子母竹。叢生,一叢或多至數(shù)十百竿,根窠盤結(jié),四時(shí)出筍。竹高至二丈許。新竹舊竹密結(jié),高低相倚,若老少相依,故名。 唐 王勃 有《慈竹賦》。 唐 杜甫 《假山》詩:“慈竹春陰覆,香爐曉勢分?!?清 孫枝蔚 《追挽徐鏡如》詩:“慈烏亦有兒,慈竹亦有孫;孤兒稱丈夫,敢忘祖母恩!” 郭沫若 《南寧見聞》詩:“慈竹參天籠雨露,桄榔拔地入云霞?!?/p>
知契
猶知己,好友。 元 關(guān)漢卿 《竇娥冤》第二折:“你莫不為黃金浮世寳,白髮故人稀,因此上把舊恩情,全不比新知契?” 明 張居正 《與廣東按院唐公書》:“忝在知契,附此以慰懸念?!?清 劉大櫆 《<楊黃在文集>序》:“余之文何足以增重君,徒以君之子與余深相知契,而孝思不匱,能不忘其先人,故惓惓如此?!?/p>
夙心
平素的心愿?!逗鬂h書·文苑傳下·趙壹》:“惟君明叡,平其夙心。”《周書·齊煬王憲傳》:“吾之夙心,公寧不悉,但當(dāng)盡忠竭節(jié)耳,知復(fù)何言?!?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王知古》:“惟以稚女是懷,思配君子,既辱高義,乃葉夙心?!?明 高啟 《過戴居士宅》詩:“不負(fù)滄洲約,重來論夙心?!?魯迅 《書信集·致臺(tái)靜農(nóng)》:“無怨於生,亦無怖於死,即將投我瓊瑤,依然弄此筆墨,夙心舊習(xí),不能改也?!?/p>
薛嵎名句,挽陳運(yùn)管安人孫氏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