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有天祿,玄膺流玉泉
出自宋代蘇軾《和陶歲暮作和張常侍》:
我生有天祿,玄膺流玉泉。
何事陶彭澤,乏酒每形言。
仙人與道士,自養(yǎng)豈在繁。
但使荊棘除,不憂梨棗愆。
我年六十一,頹景薄西山。
歲暮似有得,稍覺散亡還。
有如千丈松,??嗳趼p。
養(yǎng)我歲寒枝,會有解脫年。
米盡初不知,但怪饑鼠遷。
二子真我客,不醉亦陶然。
注釋參考
我生
(1).我之行為。《易·觀》:“六三:觀我生進退。” 孔穎達 疏:“我生,我身所動?!?朱熹 本義:“我生,我之所行也?!?/p>
(2).生我者。指母親?!逗鬂h書·崔駰傳》:“豈無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殲夷。” 李賢 注:“我生,謂母也?!?/p>
天祿
(1).天賜的福祿?!稌ご笥碇儭罚骸八暮@ЦF,天祿永終。”后常指帝位?!逗鬂h書·桓帝紀贊》:“ 桓 自宗支,越躋天祿?!薄吨軙ば奂o》:“帝王之量,未肅而成;天祿之期,不謀已至?!?唐 張說 《鄴都引》:“君不見 魏武 草創(chuàng)爭天祿,羣雄睚眥相馳逐?!?/p>
(2).俸祿?!睹献印とf章下》:“弗與共天位也,弗與治天職也,弗與食天祿也?!?唐 李復言 《續(xù)玄怪錄·定婚店》:“此人命當食天祿,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 元 湯式 《醉高歌帶繡鞋紅·送大本之任》曲:“老母親賸飡天祿,新夫人穩(wěn)坐香車?!敝袊焚Y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朝田畝制度》:“功勛等臣世食天祿,其后來歸從者,每軍每家設一人為伍卒。”
(3).傳說中獸名。 漢 代多以石雕其形以為飾?!逗鬂h書·靈帝紀》:“復修 玉堂殿 ,鑄銅人四,黃鐘四,及天祿、蝦蟆?!?李賢 注:“天祿,獸也……今 鄧州 南陽縣 北有 宗資 碑,旁有兩石獸,鐫其膊一曰天祿,一曰辟邪。據(jù)此,即天祿、辟邪并獸名也。 漢 有 天祿閣 ,亦因獸以立名?!?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 至和 中, 交趾 獻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鱗,首有一角??贾泜?,與麟不類,當時有謂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鱗……今以予觀之,殆天祿也?!?/p>
(4). 漢 代閣名。后亦通稱皇家藏書之所。 唐 楊炯 《渾天賦》:“ 馮唐 入於郎署也,兩君而未識; 揚雄 在於 天祿 也,三代而不遷。” 明 徐渭 《蕓閣校書篇》詩:“他年在 天祿 ,羞與俗人同?!?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采訪遺方》:“不拘抄本刻本,隨時進呈,以廣 石渠天祿 之儲?!眳⒁姟?天祿閣 ”。
(5).酒的代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之美祿。” 宋 蘇軾 《桂酒頌》序:“ 東坡先生 曰:酒,天祿也。其成壞美惡,世以兆主人之吉兇,吾得此,豈非天哉!”
玄膺
(1).道教指咽頭和喉頭的中央部位。《黃庭內(nèi)景經(jīng)·天中》:“舌下玄膺生死岸?!?梁丘子 注:“玄膺者,通津液之岸也。”《黃庭外景經(jīng)·上部經(jīng)》:“玄膺氣管受精府。” 務成子 注:“喉中之央則為玄膺。” 宋 蘇軾 《歲暮作和張常侍》詩:“我生有天祿,玄膺流玉泉?!?/p>
(2).黑胸。 宋 張耒 《鳴雞賦》:“峨峨朱冠,丹頸玄膺。蒼距矯攫,秀尾翹騰?!?/p>
玉泉
(1).傳說中 昆侖山 上的泉名。 王充 《論衡·談天》引 漢 司馬遷 曰:“《禹本紀》言‘ 河 出 崑崙 ……其上有 玉泉 、 華池 ?!苯癖尽妒酚洝ご笸鹆袀髡摗纷鳌?醴泉 、 瑤池 ”。
(2).清泉的美稱。 晉 陸機 《招隱》詩之一:“芳蘭振蕙葉,玉泉涌微瀾。”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荊州 、 清溪 、 秀壁 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宋 蘇舜欽 《天平山》詩:“石竇落玉泉,泠泠四時雨?!薄度阂纛愡x·泰和記·桓元帥龍山會僚友》:“嶙峋古石吐清煙,峭壁千尋掛玉泉。”
(3).猶九泉。 唐 盧照鄰 《哭明堂裴主簿》詩:“始謂調(diào)金鼎,如何掩玉泉?!?唐 李白 《過四皓墓》詩:“荒涼千古跡,蕪沒四墳連。伊昔鍊金鼎,何年閉玉泉?!?/p>
(4).指酒。 宋 蘇軾 《歲暮作和張常侍》詩:“我生有天祿,玄膺流玉泉。何事 陶彭澤 ,乏酒每形言?!?/p>
(5).仙藥名。玉漿。 宋 蘇軾 《仇池筆記·辟榖說》:“能服玉泉,使鉛汞具體,去仙不遠矣?!?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二·玉》:“今仙經(jīng)三十六水法中,化玉為玉漿,稱為玉泉,服之長生不老,然功劣于自然泉液也?!?/p>
(6).口中津液。 宋 黃休復 《茅亭客話·杜大舉》:“服玉泉法,去三尸,堅齒髮,除百病。玉泉者,舌下兩脈津液是也?!?/p>
(7).墨名。 金 元好問 《賦南中楊生玉泉墨》詩:“萬灶玄珠一唾輕,客卿新以玉泉名?!?明 陸友 《墨史》:“其法不用松炬,而用燈煤, 子彬 得其遺法以授 耶律楚材 。 楚材 授其子 鑄 ,使造一萬丸,銘曰玉泉萬笏?!眳⒁姟?玉泉墨 ”。
(8).水名。出自 北京 市西北 玉泉山 下,流為 玉河 ,匯成 昆明湖 。出而東南流,環(huán)繞紫禁城,注入 大通河 。“玉泉垂虹”勝景即此。
蘇軾名句,和陶歲暮作和張常侍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