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行?!端涂陀懈小罚?/h2>幾年不上越王臺(tái),獨(dú)立津亭送客回。
風(fēng)卷潮聲歸海去,云排雨勢(shì)隔江來。
山藏南渡諸陵樹,沙漲西興一岸苔。
秋后風(fēng)光圖畫里,欄干十二憶蓬萊。
幾年不上越王臺(tái),獨(dú)立津亭送客回。
風(fēng)卷潮聲歸海去,云排雨勢(shì)隔江來。
山藏南渡諸陵樹,沙漲西興一岸苔。
秋后風(fēng)光圖畫里,欄干十二憶蓬萊。
注釋參考
南渡
亦作“南度”。1.渡水而南?!冻o·九章·哀郢》:“當(dāng) 陵陽(yáng)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王逸 注:“渡,一作度。”《史記·晉世家》:“五年春, 晉文公 欲伐 曹 ,假道於 衛(wèi) , 衛(wèi) 人弗許。還自 河 南度,侵 曹 ,伐 衛(wèi) ?!?唐 柳宗元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詩(shī):“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p>
(2).猶南遷。 晉元帝 、 宋高宗 皆渡 長(zhǎng)江 遷于南方建都,故史稱南渡。 唐 李白 《金陵》詩(shī)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zhǎng)安 ?!薄端问贰ば⒆诩o(jì)贊》:“ 高宗 以公天下之心,擇 太祖 之后而主之,乃得 孝宗 之賢,聰明英毅,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可謂難矣哉?!?元 趙孟頫 《岳鄂王墓》詩(shī):“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郁達(dá)夫 《題閩縣陳貽衍西湖記游畫集》詩(shī)之一:“南渡江山氣不雄, 錢塘 蘇小 可憐蟲?!?/p>
陵樹
(1).植于陵園的樹木。《后漢書·虞延傳》:“ 延 進(jìn)止從容,占拜可觀,其陵樹株蘗,皆諳其數(shù),俎豆?fàn)奚?,頗曉其禮。”《宋史·符瑞志中》:“太常丞上言,其日陵樹葉有甘露,帝令百官采甘露。”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六和林卿韻》詞:“投老淚,瞻 越山 紫翠,陵樹青蒼?!?/p>
(2). 漢 地名。在今 河南省 尉氏縣 東北?!度龂?guó)志·魏志·荀攸傳》:“ 冀州 平, 太祖 表封 攸 曰:‘軍師 荀攸 ,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后克敵,皆 攸 之謀也?!妒欠?陵樹亭侯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渠》:“ 建武 元年以戶不滿三千,罷為 尉氏縣 之 陵樹鄉(xiāng) ,又有 陵樹亭 。 漢 建安 中,封尚書 荀攸 為 陵樹鄉(xiāng)侯 。”
沙漲
謂沙淤積露出水面。 北周 王褒 《和庾司水修渭橋》:“波生從胡舶,沙漲涌新洲。”《晉書·郭璞傳》:“ 璞 以母憂去職,卜葬於 暨陽(yáng) ,去水百步許。人以近水為言, 璞 曰:‘當(dāng)即為陸矣?!浜笊碀q,去墓數(shù)十里皆為桑田。” 唐 張喬 《寄績(jī)溪陳明府》詩(shī):“岸移無舊路,沙漲別成村?!?清 魏源 《湖廣水利論》:“下游之湖面江面日狹一日,而上游之沙漲日甚一日,夏漲安得不怒?堤垸安得不破?”
西興
渡口名。在 浙江省 蕭山市 西北。本名 固陵 ,相傳 春秋 時(shí) 越 范蠡 于此筑城。 六朝 時(shí)為 西陵戍 , 五代 吳越 改名“西興”。 宋 蘇軾 《望海樓晚景》詩(shī)之三:“江上秋風(fēng)晚來急,為傳鐘鼓到 西興 ?!?/p>
釋行海名句,送客有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