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為過跡,來世即前程
出自唐代元稹《遣病(自此通州后作)》:
自古誰不死,不復記其名。
今年京城內,死者老少并。
獨孤才四十,仕宦方榮榮。
李三三十九,登朝有清聲。
趙昌八十馀,三擁大將旌。
為生信異異,之死同冥冥。
其家哭泣愛,一一無異情。
其類嗟嘆惜,各各無重輕。
萬齡龜菌等,一死天地平。
以此方我病,我病何足驚。
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
借使到百年,不知何所成。
況我早師佛,屋宅此身形。
舍彼復就此,去留何所縈。
前身為過跡,來世即前程。
但念行不息,豈憂無路行。
蛻骨龍不死,蛻皮蟬自鳴。
胡為神蛻體,此道人不明。
持謝愛朋友,寄之仁弟兄。
吟此可達觀,世言何足聽。
注釋參考
前身
前身 (qiánshēn) 佛教用語。指輪回前的生命 prelife 事物的上一個狀態(tài) predecessor過跡
亦作“ 過蹟 ”。1.過去的行跡。 唐 元稹 《遣病》詩:“前身為過跡,來世即前程?!?/p>
(2).錯誤的行為。 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馭衙役》:“而新充蠢樸之人,皆平日所頤指使,諒不敢舉陳其過跡?!?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た罘浮罚骸?吳 浙 之間,有等積年巨蠹,盤踞衙門,專通上下線索,勾連地方勢豪,偵探官府短長,胥役所行過蹟,憑其喜怒,牽陷善良,取捕風捉影之事,作裝頭換面之謀?!?/p>
見“ 過跡 ”。
來世
來世 (láishì) 來生 future life;next life 死后的存在狀態(tài) afterlife 佛教有來世的說法前程
前程 (qiánchéng) 前面的路程 journey in front 前程艱難 比喻未來在功業(yè)上的成就 future;prospect 錦繡前程 前程遠大 特指婚姻 wedding 舊時指讀書人或官員的功名、官職等 career元稹名句,遣病(自此通州后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9濺射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