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周弼《送僧歸舊隱》:
自言歸去后,只在故山邊。
紗帽臨溪盥,銅瓶傍水禪。
晝閑松塔雨,春盡草堂煙。
何故相拋舍,沉浮逐世緣。
注釋參考
何故
什么緣故;為什么?!蹲髠鳌ば荒辍罚骸?夏徵舒 為不道,弒其君,寡人以諸侯討而戮之,諸侯、縣公皆慶寡人,女獨(dú)不慶寡人,何故?”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六:“夫人從何所來?車上所載何物?丈夫安在?何故獨(dú)行?” 唐 盧仝 《月蝕》詩:“何故中道廢?自遺今日殃。” 宋 葉適 《<梁父吟>序》:“使 亮 終已不遇而抱孫長息以老於 隆中 者,其躬耕之獲,豈少此哉?何故自親 漢 魏 之勞,至今遺恨以死?”
拋舍
拋開,撇下。 元 馬致遠(yuǎn) 《漢宮秋》第二折:“妾情愿和番,得息刀兵,亦可留名青史。但妾與陛下闈房之情,怎生拋捨也?!?明 高明 《琵琶記·散發(fā)歸林》:“最苦生離難拋捨,未知再會何時也?!薄栋籽┻z音·玉蜻蜓·顯魂》:“你高堂大廈都拋捨,到如今,只落得朦朧夜影入簾籠。”
沉浮
[ups and downs in one's life] 本指在水面上出沒,比喻盛衰、消長,也指隨波逐流
與道沈浮俯仰。——《淮南子·原道訓(xùn)》
與世沉浮
世緣
俗緣。謂人世間事。 唐 錢起 《過桐柏山》詩:“投策謝歸途,世緣從此遣?!?宋 蘇軾 《次韻絕句各述所懷》之四:“定似 香山 老居士,世緣終淺道根深?!?明 屠隆 《綵毫記·訪道仙翁》:“只是此人未盡世緣,還遭國難,既得真訣,涉世也無妨?!?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非道力堅定,多不敢輕涉世緣,恐浸淫而不自覺也。”
周弼名句,送僧歸舊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