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歸仙隱,談笑起天風
出自宋代葛長庚《水調歌頭(和懶翁)》:
昔在虛皇府,嘯詠紫云中。
不知何事,誤蒙天謫與公同。
偶到金華洞口,忽見懶翁老子,挺挺眾中龍。
握手歸仙隱,談笑起天風。
。
忽相逢,一轉瞬,酒杯空。
幾時再會,唱賡詞翰倒金鐘。
只恐武夷山里,千古猿啼鶴唳,未便躡飛虹。
公欲歸仙去,我欲繼公蹤。
注釋參考
握手
握手 (wòshǒu) 通常用于會見或告別時,兩人右手相握或相握后兩手上下輕輕搖動,以表示友誼、熱情、良好祝愿,或慰問,或僅系一種禮節(jié) handshake仙隱
(1).仙人與隱士。 南朝 宋 謝靈運 《衡山詩》:“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可別?!?/p>
(2).謂學仙而隱遁。 宋 無名氏 《水調歌頭·壽隱士》詞:“橘記一年景,梅泄小春英。見説 彭 成 仙隱,對此慶生辰?!?/p>
談笑
談笑 (tánxiào) 說笑;又說又笑 talk and laugh 談笑有鴻儒?!啤?劉禹錫《陋室銘》 談笑間?!巍?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天風
風。風行天空,故稱。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波濤何飄揚,天風吹旛旂?!?明 鄭若庸 《玉玦記·賞春》:“好趁天風,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時古調》九:“天風吹,海浪流。滿懷悲憤事,聊以寄箜篌?!?/p>
葛長庚名句,水調歌頭(和懶翁)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