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景若與知,何嘗訝譎怪
出自宋代張繼先《和元規(guī)見勉》:
觀君詞語中,具引先賢事。
了然道在茲,不行而善至。
君今真至矣,奏樂求真知。
一言見吾子,固難盡於辭。
知君貫老莊,亹亹蹈大荒。
劇談玄中玄,豁落無邊旁。
有學(xué)必有待,不與諸魔對。
涉景若與知,何嘗訝譎怪。
疑論渙已釋,則信為善士。
主善以為師,天真從可致。
人間猶論分,仙事宜任運(yùn)。
有命終出倫,盍死即待盡。
大道非罔象,明明萬物上。
使我一聞知,應(yīng)是快神爽。
休更論淺深,斯言盡誠心。
時(shí)哉且落魄,此語吾所欽。
傍聽亦笑嗤,不責(zé)於仁慈。
所幸異流俗,事物中思惟。
注釋參考
與知
(1).猶與聞?!蹲髠鳌は骞吣辍罚骸癌z 公孫免餘 ﹞對曰:‘臣?xì)⒅鹋c知?!伺c 公孫無地 、 公孫臣 謀,使攻 寧氏 ?!薄秶Z·晉語二》:“ 重耳 、 夷吾 與知 共君 之事?!?/p>
(2).預(yù)先知曉。《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夫貴人得計(jì)而欲自以為功,説者與知焉,則身危?!?張守節(jié) 正義:“人主先得其計(jì)己功,説者知前發(fā)其蹤跡,身必危亡?!?/p>
何嘗
何嘗 (hécháng)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嘗”、“哪里”、“并不是”的意思 never 我何嘗說過這樣的話?(=我未嘗說過這樣的話) 歷史的教訓(xùn)人們何嘗忘記? 在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何嘗叫過一聲苦?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not that 我何嘗不想去?只是沒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沒工夫) 生物都有新陳代謝,細(xì)菌又何嘗不是如此?譎怪
(1).奇異怪誕?!兑住ゎァ贰邦ス隆?三國 魏 王弼 注:“至睽將合,至殊將通,恢詭譎怪,道將為一?!?唐 張彥遠(yuǎn) 《歷代名畫記·論畫六法》:“故 韓子 曰:狗馬難,鬼神易,狗馬乃凡俗所見,鬼神乃譎怪之狀。斯言得之。” 劉大杰 《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史》第四章第四節(jié):“ 劉勰 在《辨騷》一文里,說 屈原 諸作,有詭異、譎怪、狷狹、荒淫四事異于經(jīng)典,不知道這正是 屈原 的積極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特色。”
(2).詭詐?!缎绿茣づ嵫育g傳》:“ 延齡 資苛刻,又劫于利,專剝下附上,肆騁譎怪?!?明 唐順之 《與洪方洲書》:“ 揚(yáng)子云 閃縮譎怪,欲説不説,不説又説,此最下者,其心術(shù)亦略可知?!?/p>
張繼先名句,和元規(guī)見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5愛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