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孫元晏《宋十一首》
大峴才過喜可知,指空言已副心期。
公孫計(jì)策嗟無用,天與南朝作霸基。
納諫廷臣免犯顏,自然恩可霸江山。
姚興侍女方承寵,放出宮闈若等閑。
戚屬群臣盡見猜,預(yù)憂身后又堪哀。
到頭委付何曾是,虛把羅襦與彥回。
人主詞應(yīng)不偶然,幾人曾說笑掀天。
不知南苑今何在,借與張公三百年。
位重何如不厭貧,伯龍孤子只修身。
固知生計(jì)還須有,窮鬼臨時(shí)也笑人。
拂衣耕釣已多時(shí),江上山前樂可知。
著卻貂裘將采藥,任他人喚作漁師。
古跡荒基好嘆嗟,滿川吟景只煙霞。
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
仗氣凌人豈可親,只將范泰是知聞。
緣何喚作云霞友,卻恐云霞未似君。
謝家諸子盡蘭香,各震芳名滿帝鄉(xiāng)。
惟有千金更堪重,只將高臥向齊王。
運(yùn)命將來各有期,好官才闕即思之。
就中堪愛羊玄保,偏受君王分外知。
負(fù)才尚氣滿朝知,高臥閑吟見客稀。
獨(dú)步何人識(shí)袁尹,白楊郊外醉方歸。
以上孫元晏作品《宋》共11首
注釋參考
何如
何如 (hérú) 如何,怎么樣 how about;why not;what do you think 今日之事何如?!妒酚洝ろ?xiàng)羽本紀(jì)》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xùn)|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wouldn’t it be better 與其強(qiáng)攻,何如智取不厭
(1).不嫌;不加以排斥。《論語·鄉(xiāng)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韓非子·難一》:“戰(zhàn)陣之間,不厭詐偽?!?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凡此皆有倫有脊之言,雖巧而不厭其巧?!?/p>
(2).不合。《文選·班彪<王命論>》:“取舍不厭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茍昧權(quán)利,越次妄據(jù),外不量力,內(nèi)不知命,則必喪保家之主?!?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厭,合也?!?/p>
(3).不滿足;不飽。厭,通“ 饜 ”。《楚辭·離騷》:“眾皆競(jìng)進(jìn)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史記·伯夷列傳》:“然 回 也屢空,糟穅不厭,而卒蚤夭?!薄稘h書·王莽傳中》:“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姦。” 明 方孝孺 《贈(zèng)金溪吳仲實(shí)序》:“必學(xué)於詩、書、禮、樂、六藝之文至於終身而不厭?!?/p>
(4).不服。《漢書·景帝紀(jì)》:“諸疑獄,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顏師古 注:“厭,服也?!?/p>
不魘,不做惡夢(mèng)。厭,通“ 魘 ”。
孤子
孤子 (gūzǐ) 孤兒。少年喪父者,或幼無父母者 orphan 見“孤哀子” son bereaved of his parents修身
[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 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性
修身養(yǎng)性
詳細(xì)解釋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性。儒家以修身為教育八條目之一。 唐 元稹 《授杜元穎戶部侍郎依前翰林學(xué)士制》:“慎獨(dú)以修身,推誠以事朕。” 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真假堂吉訶德》:“意思其實(shí)很明白,是要小百姓埋頭治心,多讀修身教科書?!眳㈤啞抖Y記·大學(xué)》。
孫元晏名句,宋十一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4兔兔咕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