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李衍《題劍門》:
緩轡逾雙劍,行行躡石棱。
作千尋壁壘,為萬祀依憑。
道德雖無取,江山粗可矜。
回看城闕路,云疊樹層層。
注釋參考
千尋
古以八尺為一尋。“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 晉 左思 《吳都賦》:“擢本千尋,垂蔭萬畝。” 唐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詩:“千尋鐵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頭 ?!?清 林則徐 《輿縴》詩:“一綫劃開云徑曉,千尋曳入洞天秋。” 趙樸初 《西江月·參觀密云水庫工程》詞:“鐵壁千尋鎖浪,碧波萬頃如油。”
壁壘
壁壘 (bìlěi) 舊時兵營四周的墻壁,泛指防御、戒備的工事,現(xiàn)在常指互相對立的事物或界限 rampart;barrier 關稅壁壘 壁壘森嚴依憑
(1).憑借;依靠。《后漢書·南蠻傳·巴郡南郡蠻》:“ 圣 等依憑阻隘,久不破?!?唐 可止 《雪十二韻》:“道路依憑馬,朝昏委託鷄?!?楊朔 《非洲鼓》:“踏著戰(zhàn)鼓,涌向殖民主義者最后依憑的殘壁斷壘?!?/p>
(2).依據(jù)。 唐 元稹 《進邊圖狀》:“宣示其遣,辨別精粗,即知愚臣一一皆有依憑,不敢妄加增減?!?/p>
李衍名句,題劍門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