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住山僧《詩一首》:
方丈前頭掛草鞋,流行坎止任安排。
老僧腳底從來闊,未必枯髏就此理。
注釋參考
老僧
(1).年老的和尚。 唐 韓愈 《與孟簡尚書書》:“ 潮州 時,有一老僧號 大顛 ,頗聰明,識道理?!?宋 陸游 《夏夜泛舟書所見》詩:“山房猶復(fù)畏炎蒸,長掩柴門媿老僧?!?清 鄭燮 《題畫蘭二十一則》之七:“昔游 天目山 ,與老僧坐密室中,聞幽蘭香,不知所出。”
(2).老和尚自稱?!毒劳ㄑ浴に涡」賵F(tuán)圓破氈笠》:“老僧與檀越又有一段因緣,愿投宅上為兒,以報(bào)蓋棺之德?!薄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熬邮浚愕判?,説兇得吉。你若果有山高水低,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p>
腳底
腳底 (jiǎodǐ) 〈方〉∶腳用來接觸地面的部分,即腳掌 sole of the foot從來
從來 (cónglái)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xiàn)在一直是那樣 always;all along 從來如此未必
未必 (wèibì) 不一定;不見得 may not;not necessarily 未必有其實(shí)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濉?劉開《問說》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枯髏
骸骨;骷髏。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七:“老僧腳底從來闊,未必枯髏就此埋?!?明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試》:“孩兒,我不合娶個媳婦與你。方纔得兩箇月,你渾身便瘦了一半,若再過三年,怕不成一個枯髏?!?金 松岑 《論寫情小說于新社會之關(guān)系》:“謂鬚眉皆惡物,粉黛盡枯髏,不如一塵不染六根清浄之為愈也。”
就此
(1).就在此地或此時。《水滸傳》第四九回:“原來這 孫新 ,祖是 瓊州 人氏,軍官子孫。因調(diào)來 登州 駐扎,弟兄就此為家?!薄抖膛陌阁@奇》卷九:“今日正是黃道吉日,就此去罷?!?/p>
(2).從此。 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娘倆住在地主家后面半間披屋里,就此在 張家沖 落了腳。”
住山僧名句,詩一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3打碎墻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