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真子隱居江湖,自號煙波釣徒
出自宋代孫銳《水調(diào)歌頭(玄真子吟)》:
玄真子隱居江湖,自號煙波釣徒。
肅宗賜之奴曰漁童,婢曰樵青。
人問其故。
曰:漁童使捧釣收綸,蘆中鼓枻;樵青使蘇蘭薪桂,竹里煎茶。
玄真既離蒼波,游綺市,與群仙集于平湖。
樵青,鄙女也,得隨仙跡,暫至塵寰,情動于中而獻之歌。
。
漁釣有遺逸,天子寵玄真。
賜之奴仆,得隨嫣艷下神京。
幾度蘋汀蓼岸,不問金鉤無餌,談笑取冰鱗。
珍重主人意,名我曰樵青。
。
肩蘭槳,縈桂棹,出波津。
凌虛上□□□,□□會群真。
卸下綠蓑青笠,付與漁童收管,相與□紅塵。
歸去又□□,同賞洞中春。
注釋參考
玄真子
(1).傳說中的古神仙。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五:“曷見 玄真子 ,觀世玉壺中?窅然遺天地,乘化入無窮。”
(2). 唐 張志和 坐事貶 南浦 尉,會赦還,以親既喪,不復仕,居江湖,自稱 煙波釣徒 ,著《玄真子》,亦以自號。參閱《新唐書·隱逸傳·張志和》。后泛指歸隱江湖之人。 宋 范成大 《次韻致遠自毘陵見寄》:“故情若問 玄真子 ,依舊江頭把釣竿?!?/p>
隱居
隱居 (yǐnjū) 退居鄉(xiāng)里,不肯出仕。退居山野 be a hermit;live in seclusion 隱居之室。——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江湖
江湖 (jiānghú) 河流湖泊 rivers and lakes 遠涉江湖?!顿Y治通鑒》 指四方各地 all corners of the country 轉(zhuǎn)徙于江湖。——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走江湖 流落江湖 舊時指四處流浪、靠賣藝、賣藥等生活的人 itinerant entertainer and quack 四處流浪、賣藝、賣藥 itinerant entertainers,quacks,etc. 隱士居處 live in seclusion 處江湖之遠。——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煙波釣徒
亦作“煙波釣徒”。 唐 張志和 去官后,居江湖間,每垂釣,不設餌,自娛而已,自稱“煙波釣徒”。見《新唐書·隱逸傳·張志和》。后借指隱居江湖者。 元 張雨 《太常引·題李仁仲畫舫》詞:“堤上早傳呼,是那箇煙波釣徒?!?/p>成語解釋煙波:水波渺茫,看遠處有如煙霧籠罩;釣:釣魚。舊指隱逸于漁的人。煙波釣徒出處《新唐書·張志和傳》:“以親既喪,不復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
孫銳名句,水調(diào)歌頭(玄真子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