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俗紛紛務(wù)近功,幾人心跡與君同
出自宋代賀鑄《送歷陽潘司戶瑤移令歸東魯》:
衰俗紛紛務(wù)近功,幾人心跡與君同。
低回州縣青衫列,踴躍圣賢黃卷中。
牛渚江山空夜月,河陽桃李再春風(fēng)。
相望魯衛(wèi)無多遠(yuǎn),異日能尋賣藥翁。
注釋參考
衰俗
衰敗的世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僕不幸,生於衰俗,所不恥者,識 元紫芝 ?!?宋 王安石 《寄曾子固》詩:“高論幾為衰俗廢,壯懷難值故人傾?!?明 宋濂 《清風(fēng)亭記》:“宜名亭曰 清風(fēng) ,以勵衰俗。”
紛紛
紛紛 (fēnfēn) 多而雜亂 numerous and confused;in succession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啤?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啤?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one after another 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啤?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近功
指目前的功利。 宋 曾鞏 《秘書監(jiān)制》:“故書省之設(shè),吾不計近功,而要於廣畜德,所以厚其禮秩?!?明 王鏊 《震澤長語·食貨》:“不拘文法,不求近功,不聽浮言。” 朱自清 《<文心>序》:“沒有忍耐而求近功,實在是茍且的心理?!?/p>
心跡
[the true state of one's mind;true motives or feelings] 思想與行為;猶心事;心情
詳細(xì)解釋見“ 心跡 ”。
亦作“ 心跡 ”。1.思想與行為。 南朝 宋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矧乃歸山川,心跡雙寂漠。”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西城員外丞,心跡兩屈奇?!?宋 蘇軾 《應(yīng)詔論四事狀》:“思有以少補圣政,助成應(yīng)天之實,使 堯 舜 之仁,名言皆行,心跡相應(yīng),庶幾天下感通。”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十九:“心跡不相從,我思難具陳?!?/p>
(2).猶心事;心情?!端螘じ盗羵鳌罚骸翱寂f聞於前史,訪心跡於污隆。”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我正為暴白心跡,故來與祭?!?沙汀 《酒后》:“而且一再發(fā)誓要把五畝絕業(yè)捐給善堂,以明心跡?!?/p>
賀鑄名句,送歷陽潘司戶瑤移令歸東魯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