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薛能《西縣途中二十韻》:
野客誤桑麻,從軍帶鏌铘。
豈論之白帝,未合過黃花。
落日投江縣,征塵漱齒牙。
蜀音連井絡(luò),秦分隔褒斜。
硤路商逢使,山郵雀啅蛇。
憶歸臨角黍,良遇得新瓜。
食久庭陰轉(zhuǎn),行多屐齒洼。
氣清巖下瀑,煙漫雨余畬。
黃鳥當(dāng)蠶候,稀蒿雜麥查。
汗涼風(fēng)似雪,漿度蜜如沙。
野色生肥芋,鄉(xiāng)儀搗散茶。
梯航經(jīng)杜宇,烽候徹苴咩。
逗石流何險,通關(guān)運固賒。
葛侯真竭澤,劉主合亡家。
陷彼貪功吠,貽為黷武夸。
陣圖誰許可,廟貌我揄揶。
閑事休征漢,斯行且詠巴。
音繁來有鐸,軏盡去無車。
溢目看風(fēng)景,清懷嘯月華。
焰樵烹紫筍,腰簟憩烏紗。
杞國憂尋悟,臨邛渴自加。
移文莫有誚,必不滯天涯。
注釋參考
角黍
食品名。即粽子。以箬葉或蘆葦葉等裹米蒸煮使熟。狀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稱。《太平御覽》卷八五一引 晉 周處 《風(fēng)土記》:“俗以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角黍?!?宋 周邦彥 《齊天樂·端午》詞:“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風(fēng)物依然 荊楚 。”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四·粽》:“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椶櫚葉心之形,故曰糉,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為節(jié)物相餽送?;蜓詾榧?屈原 ,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 清 趙翼 《連日競渡再賦》詩:“競渡傳從 楚 歲時,為投角黍弔 湘 纍?!?/p>
良遇
(1).好的機遇。 漢 應(yīng)瑒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階?!?三國 吳 韋昭 《博奕論》:“設(shè)程試之科,垂金爵之賞,誠千載之嘉會,百世之良遇也。” 唐 李咸用 《贈來進士鵬》詩:“若使無良遇,虛言有至公?!?/p>
(2).所見美景。 元 何中 《秋日山行雜興》詩之二:“景晦良遇稀,心異真賞寡?!?/p>
薛能名句,西縣途中二十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