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三四人,梵字十?dāng)?shù)卷
出自唐代皮日休《太湖詩雨中游包山精舍》:
松門亙五里,彩碧高下絢。
幽人共躋攀,勝事頗清便。
翣翣林上雨,隱隱湖中電。
薜帶輕束腰,荷笠低遮面。
濕屨黏煙霧,穿衣落霜霰。
笑次度巖壑,困中遇臺殿。
老僧三四人,梵字十?dāng)?shù)卷。
施稀無夏屋,境僻乏朝膳。
散發(fā)抵泉流,支頤數(shù)云片。
坐石忽忘起,捫蘿不知倦。
異蝶時似錦,幽禽或如鈿。
篥簩還戛刃,栟櫚自搖扇。
俗態(tài)既斗藪,野情空眷戀。
道人摘芝菌,為予備午饌。
渴興石榴羹,饑愜胡麻飯。
如何事于役,茲游急于傳。
卻將塵土衣,一任瀑絲濺。
注釋參考
老僧
(1).年老的和尚。 唐 韓愈 《與孟簡尚書書》:“ 潮州 時,有一老僧號 大顛 ,頗聰明,識道理。” 宋 陸游 《夏夜泛舟書所見》詩:“山房猶復(fù)畏炎蒸,長掩柴門媿老僧?!?清 鄭燮 《題畫蘭二十一則》之七:“昔游 天目山 ,與老僧坐密室中,聞幽蘭香,不知所出?!?/p>
(2).老和尚自稱?!毒劳ㄑ浴に涡」賵F圓破氈笠》:“老僧與檀越又有一段因緣,愿投宅上為兒,以報蓋棺之德?!薄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熬邮浚愕判?,説兇得吉。你若果有山高水低,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p>
三四
(1).猶言再三再四。《北齊書·崔邏傳》:“握手殷勤,至于三四?!?/p>
(2).表示為數(shù)不多。 宋 歐陽修 《歸自謠》詞:“春艷艷,江上晚山三四點?!?/p>
梵字
(1).古 印度 文字。 唐 王維 《苑舍人能書梵字戲為之贈》詩:“ 楚 辭共許勝 揚 馬 ,梵字何人辨魯魚。” 清 沉濤 《瑟榭叢談》卷上:“塔下刻經(jīng)咒甚多,有漢字,有梵字?!?/p>
(2).指佛典。 唐 皮日休 《雨中游包山精舍》詩:“老僧三四人,梵字十?dāng)?shù)卷。” 蘇曼殊 《<梵文典>自序》:“此梵字者,亙?nèi)蓝:?,遍十方以平等。?/p>
十?dāng)?shù)
(1).十個等級(的人)。數(shù),等差?!秶Z·鄭語》:“建九紀(jì)以立純德,合十?dāng)?shù)以訓(xùn)百體?!?韋昭 注:“ 賈 、 唐 云:‘十?dāng)?shù),自王以下位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臺……合此十?dāng)?shù)之位,以訓(xùn)導(dǎo)百官之體?!贝酥竿?、公等十個等級。
(2).猶言十多;十幾。表示較多。《莊子·德充符》:“婦人見之,請於父母曰:‘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者,十?dāng)?shù)而未止也。” 成玄英 疏:“婦人美其才德,競為其媵妾,十?dāng)?shù)未止。”《后漢書·荀彧傳》:“又欲授以正司, 彧 使 荀攸 深自陳讓,至于十?dāng)?shù),乃止?!?晉 杜預(yù) 《<春秋左氏傳>序》:“古今言 左氏 《春秋》者多矣。今其遺文可見者十?dāng)?shù)家,大體轉(zhuǎn)相祖述?!薄端疂G傳》第一回:“門上使著肐膊大鎖鎖著,交叉上面貼著十?dāng)?shù)道封皮。”
皮日休名句,太湖詩雨中游包山精舍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8指尖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