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才自合居閑曠,不泛五湖何處歸
出自唐代朱長(zhǎng)文《秋月乘興游松江至垂虹亭登長(zhǎng)橋夜泊南岸旦游》:
前哲臨流猛拂衣,身違憂患是先幾。
非才自合居閑曠,不泛五湖何處歸。
注釋參考
才自
方言。剛才?!段饔斡洝返谖迦兀骸笆切∩裰笫スν辏抛詿醽硭藕??!?/p>
閑曠
亦作“閑曠”。1.安靜空闊?!肚f子·刻意》:“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薄赌淆R書·蕭惠基傳》:“初, 思話 先於 曲阿 起宅,有閑曠之致?!?清 梅曾亮 《江亭消夏記》:“都中燕客者,曰館曰堂,皆肆也。觀優(yōu)者集焉。樂閒曠,避煩暑,惟江亭為宜。”
(2).指空闊而無人使用(的地方)。 明 蔣一葵 《長(zhǎng)安客話·鞏華城》:“ 鞏華城 有分守公署一所,奠靖所一所,營(yíng)房五百間,并 嘉靖 十九年增建。餘皆閒曠之地,無一居民廬舍?!?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捉鬼射狐》:“第綦闊,皆置閒曠;公僅居其半?!?清 夏燮 《中西紀(jì)事·剿撫異同》:“ 奕山 之以 黑龍江 外五千餘里,借稱閒曠,不候諭旨,拱手授人,此尤寸磔不容蔽辜?!?/p>
(3).悠閑放達(dá)?!赌鲜贰な捵釉苽鳌罚骸?子云 性沉靜,不樂仕進(jìn),風(fēng)神閑曠,任性不羣?!?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二:“頃年 西湖 上好事者所置船舫,隨大小皆立嘉名,如汎星槎、凌風(fēng)舸、雪篷、煙艇,扁額不一,夷猶閒曠,可想一時(shí)風(fēng)致。” 清 陳田 《明詩紀(jì)事戊籤·高叔嗣》:“故其篇什往往直舉胸情,刮抉浮華,存之隱冥,獨(dú)妙閑曠,合于風(fēng)騷?!?/p>
(4).清閑無事。 唐 韓愈 《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詩:“君侯至之初,閭里自相賀。淹滯樂閒曠,勤苦勸慵惰。” 宋 蘇舜欽 《答范資政書》:“日甚閒曠,得以縱觀書策,及往時(shí)著述有未備者,皆得綴緝之?!?清 龔自珍 《上大學(xué)士書》:“若不在內(nèi)廷之大學(xué)士,票擬綸音,是其專責(zé),豈可閒曠?”
五湖
(1).古代 吳 越 地區(qū)湖泊。其說不一:(1) 吳縣 南部的湖澤?!吨芏Y·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yáng)州 ……其澤藪曰 具區(qū)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鄭玄 注:“ 具區(qū) 、五湖在 吳 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具區(qū) ,即 太湖 。(2)即 太湖 ?!秶?guó)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 吳 ,戰(zhàn)於 五湖 ?!?韋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選·郭璞〈江賦〉》:“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 注引 張勃 《吳錄》:“ 五湖 者, 太湖 之別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入五湖之中?!?徐天祐 注引 韋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 具區(qū) ,謂之五湖口。五湖謂 長(zhǎng)蕩湖 、 太湖 、 射湖 、 貴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個(gè)湖?!妒酚洝は谋炯o(jì)》“ 震澤 致定” 唐 張守節(jié) 正義:“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貢湖 、 胥湖 ,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shí)應(yīng)別,今并相連?!?/p>
(2).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妒酚洝と跏兰摇罚骸?大江 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司馬貞 索隱:“五湖者, 具區(qū)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明 楊慎 《丹鉛總錄·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陽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蘇 長(zhǎng)蕩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陽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東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歸雁》詩:“年年霜露隔,不過 五湖 秋?!?朱鶴齡 注:“雁至 衡陽 則回。此五湖當(dāng)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稱 華中 、 華東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陽湖 、 巢湖 、 洪澤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國(guó) 大夫 范蠡 ,輔佐 越王 勾踐 ,滅亡 吳國(guó) ,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於五湖。見《國(guó)語·越語下》。后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晉 葛洪 《抱樸子·正郭》:“法當(dāng)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嶺,尋漁父於滄浪?!?唐 李白 《書情贈(zèng)蔡舍人雄》詩:“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清 李漁 《巧團(tuán)圓·聞詔》:“從今后呵,纔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這仙緣沒福難圖?!?/p>
何處
哪里,什么地方?!稘h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tái)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dú)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gè)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朱長(zhǎng)文名句,秋月乘興游松江至垂虹亭登長(zhǎng)橋夜泊南岸旦游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