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文珦《夜思》:
靜坐四無(wú)鄰,看山待明月。
池邊暑氣盡,竹上涼颸發(fā)。
伏翼打窗飛,孤螢隨草沒(méi)。
予心適有會(huì),還就幽人說(shuō)。
注釋參考
伏翼
即蝙蝠。 唐 盧照鄰 《五悲·悲才難》:“何異夫操太阿以烹小鮮,飛夜光而彈伏翼。”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忽有類鴉鴿從房中飛掠吾身過(guò)者,時(shí)亦以為怪。跡其蹤,乃在堂中后空舍而倒懸,則知其為伏翼?!?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禽·伏翼》:“伏翼形似鼠,灰黑色,有薄肉翅連合四足及尾如一。夏出冬蟄,日伏夜飛。食蚊蚋。”
釋文珦名句,夜思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