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軾《浣溪沙》:
伽花彩甚奇,謂有初春之興。
因作二首,寄袁公濟(jì)。
雪頷霜髯不自驚。
更將翦彩發(fā)春榮。
羞顏未醉已先赪。
。
莫唱黃雞并白發(fā),且呼張丈喚殷兄。
有人歸去欲卿卿。
注釋參考
翦彩
(1).古代正月七日,以金銀箔或彩帛剪成人或花鳥圖形,插于發(fā)髻或貼在鬢角上,也有貼于窗戶、門屏,或掛在樹枝上作為裝飾的,謂之“翦綵”。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shí)記》:“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翦綵為人,或鏤金薄為人,以貼屏風(fēng),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shī)?!?唐 李商隱 《人日即事》詩(shī):“鏤金作勝傳 荊 俗,翦綵為人起 晉 風(fēng)。” 宋 蘇軾 《次韻劉貢父春日賜幡勝》:“鏤銀錯(cuò)落翻斜月,翦綵繽紛舞慶霄。”
(2).形容花開繁茂。 宋 司馬光 《獨(dú)樂園新春》詩(shī):“曲沼揉藍(lán)通底緑,新梅翦綵壓枝繁。”
春榮
(1).春天的花朵。 三國(guó) 魏 曹植 《與吳季重書》:“得所來(lái)訊,文采委曲,曄若春榮,瀏若清風(fēng)。” 南朝 齊 孔稚珪 《游太平山》詩(shī):“陰澗落春榮,寒巖留夏雪?!?宋 林逋 《山中冬日》詩(shī):“廢圃春榮動(dòng),回塘霧氣昏?!?/p>
(2).喻少年時(shí)期?!段倪x·潘岳<金谷集作>詩(shī)》:“春榮誰(shuí)不慕,歲寒良獨(dú)希?!?李善 注:“春榮,喻少;歲寒,喻老也?!?/p>
(3).春季茂盛。 南朝 陳 沉炯 《為百官勸進(jìn)陳武帝表》:“臣聞春榮秋落,四時(shí)所以迭成;金行水流,五德所以互序?!?明 方孝孺 《龜巖隱居記》:“朝斂夕舒、春榮秋顇者,云霞草木也?!?/p>
蘇軾名句,浣溪沙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