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趙汝鐩《瀛洲行》:
神山鼎峙滄海東,瑤池翠水環(huán)銀宮。
朝霞夕霏自今古,飚車羽輪何憧憧。
文館岧峣霄漢立,群賢飛佩翔鵷鴻。
人間風(fēng)日總不到,逍遙宛在神山中。
苕溪閩山兩仙伯,雙槎貫月凌溟蒙。
分光東壁筆摛錦,攜手西昆氣垂虹。
承明厭直江湖去,回首云霧迷方蓬。
風(fēng)萍既散俄復(fù)聚,赤帷朱轓巧相逢。
舊游共說橫秋下,城隅勝概仿佛同。
寓意瀛洲規(guī)小筑,軒楹突兀浮青紅。
弱水休論三萬里,玉樓未羨十二重。
洞門無鎖棠陰晝,太華吹香藕花風(fēng)。
夜藜吐耀來太乙,旨酒共飲煩壺公。
臨汝自昔號仙窟,左有靈谷右峨蜂。
浮丘老翁跨白鶴,魏壇元君攜青童。
欣聞瓊宙出金柅,往往挽袂來相從。
祗恐濟世緣未了,一麾一節(jié)難久容。
九天丹鳳銜雙詔,修門并轡搖冬瓏。
不但十八學(xué)士同步武,風(fēng)云廓廟兩兩登夔龍。
共辦霖雨舟楫功,他年相與騎鯨追喬松。
注釋參考
苕溪
水名。有二源:出 浙江 天目山 之南者為 東苕 ,出 天目山 之北者為 西苕 。兩溪合流,由 小梅 、 大淺 兩湖口注入 太湖 。夾岸多苕,秋后花飄水上如飛雪,故名。 唐 羅隱 《寄第五尊師》詩:“ 苕溪 煙月久因循,野鶴衣製獨繭綸?!?宋 蘇軾 《泛舟城南會者五人》詩:“試選 苕溪 最深處,仍呼我輩不羈人?!?宋 張元干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詞:“喚取 謫仙 平章看,過 苕溪 ,尚許垂綸否?!?/p>
仙伯
(1).仙人之長。亦泛稱仙人。《太平廣記》卷七引《神仙傳》:“﹝ 淮南王 ﹞ 安 ,未得上天,遇諸仙伯。 安 少習(xí)尊貴,稀為卑下之禮,坐起不恭,語聲高亮,或誤稱寡人。於是,仙伯主者,奏 安 云不敬?!?宋 范成大 《題金牛洞》詩:“自從仙伯弭芝蓋,鳳舞鸞歌開洞天?!?明 陳子龍 《寄郢中鄭澹石座師》詩:“何來一仙伯,髮短而心長。”
(2).借稱官職清貴、文章超逸的人物。 宋 陳師道 《和饒節(jié)詠周昉畫》:“ 金華 仙伯哦七字,好事不復(fù)千金摹?!?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憶昔追游翰墨場, 武夷 仙伯較文章?!?/p>
溟蒙
亦作“ 溟蒙 ”。 1.小雨貌。 元 張昱 《船過臨平湖》詩:“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四章:“余方獨行前村,天忽陰晦,小雨溟濛,沾余衣袂。”
(2).昏暗;模糊不清。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被褐守山東》:“上瞻既隱軫,下睇亦溟濛。”《周書·劉璠傳》:“縈回兮瑣散,暠皓兮溟濛?!?唐 鄭谷 《送許棠先輩之官涇縣》詩:“ 蕪湖 春蕩漾,梅雨晝溟濛。” 明 王韋 《閣試春陰詩》:“曙光溟濛露華滿,輕云閣日天沉沉?!?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六章:“余在月色溟濛之下,凝神靜觀其臉,橫云斜月,殊勝端麗?!?阿英 《敵后日記摘抄·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六日》:“天忽溟蒙,風(fēng)大起,微有涼意?!?/p>
(3).引申為蒙朧。 前蜀 韋莊 《清平樂》詞:“碧窗望斷燕鴻,翠簾睡眼溟濛?!?/p>
(4).形容草木茂密。 南朝 梁 江淹 《靈丘竹賦》:“被箘簵之窈蔚,結(jié)篠蕩之溟濛?!?唐 費冠卿 《掛樹藤》詩:“蔓衍數(shù)條遠,溟濛千朵垂?!?清 田雯 《翠微寺》詩:“詰曲歷石齒,沿溪樹溟濛?!?/p>
(5).指 溟海 。 明 沉鯨 《雙珠記·風(fēng)鑒通神》:“春融桃浪激諸賢,鯤化 溟濛 會獨出?!眳⒁姟?溟海 ”。
亦作“ 溟蒙 ”。謂天地初形成時的混沌狀態(tài)。 清 陶澂 《游香巖寺》詩:“何人開溟蒙,特具廣長舌?” 章炳麟 《五無論》:“世界初成,溟濛一氣,液質(zhì)固形皆如煙聚,佛謂之金藏云, 康德 謂之星云,今人謂之瓦斯氣,儒者則以太素目之?!薄对娍?978年第1期:“ 盤古 開天處,想當初,天崩地裂,水云凝佇。萬里溟蒙飛巨鉞,隕石紛如急雨?!?/p>
趙汝鐩名句,瀛洲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