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子譚天歲,黃童對日年。
出自唐朝皎然《詠數(shù)探得七》
鄒子譚天歲,黃童對日年。求真初作傳,煉魄已成仙。
鶴駕迎緱嶺,星橋下蜀川。逢君竹林客,相對弄清弦。
注釋參考
鄒子
指 戰(zhàn)國 齊 人 鄒衍 ?!读凶印珕枴贰?鄒衍 之吹律” 晉 張湛 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鄒子 吹律煖之,而禾黍滋也?!?唐 陳子昂 《薊丘覽古贈(zèng)盧居士藏用·鄒衍》詩:“ 鄒子 何寥廓,漫説九瀛垂?!?/p>
黃童
(1).幼童。 晉 葛洪 《抱樸子·雜應(yīng)》:“金樓玉堂,白銀為階,五色云為衣,重疊之冠,鋒鋋之劍,從黃童百二十人?!?/p>
(2).指 黃香 ?!逗鬂h書·文苑傳上·黃香》:“ 黃香 字 文彊 , 江夏 安陸 人也。年九歲,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喪,鄉(xiāng)人稱其至孝。年十二,太守 劉護(hù) 聞而召之,署門下孝子,甚見愛敬。 香 家貧,內(nèi)無僕妾,躬執(zhí)苦勤,盡心奉養(yǎng),遂博學(xué)經(jīng)典,究精道術(shù),能文章,京師號(hào)曰‘天下無雙 江夏 黃童 ’。”《魏書·元順傳》:“ 豐 十五從師,迄于白首,耳目所經(jīng),未見此比, 江夏 黃童 ,不得無雙也?!?唐 羅隱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詩:“ 江夏 黃童 徒逞辯, 廣都 龐令 恐非才?!?宋 蘇軾 《送楊孟容》詩:“后生多高才,名與 黃童 雙。”
對日
回答有關(guān)太陽問題的故事。出處有二:(1)《后漢書·黃琬傳》:“ 建和 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詔問所食多少, 瓊 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琬 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瓊 大驚,即以其言應(yīng)詔,而深奇愛之?!?2)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夙惠》:“ 晉 明帝 數(shù)歲,坐 元帝 膝上,有人從 長安 來……因問 明帝 :‘汝意謂 長安 何如日遠(yuǎn)?’答曰:‘日遠(yuǎn)。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 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huì),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 長安 ?!焙笠蛞浴皩θ铡睘樾稳萦啄曷敾壑?。 北周 庾信 《傷王司徒褒》詩:“青衿已對日,童子即論天?!?唐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翀?zhí)焱踝尤?,對日圣君憐?!?/p>
皎然名句,詠數(shù)探得七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