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道顏《頌古》:
阿家新婦兩同條,只尺家鄉(xiāng)路不遙。
可笑騎驢覓驢者,一生錯認馬鞍橋。
注釋參考
阿家
丈夫的母親。《宋書·范曄傳》:“ 曄 妻先下?lián)崞渥?,回?曄 曰:‘君不為百歲阿家,不感天子恩遇,身死固不足塞罪,奈何枉殺子孫?!?唐 趙璘 《因話錄·商下》:“ 王 ( 西平王 )擲筯怒曰:‘我不幸有此女,大奇事。汝為人婦,豈有阿家體候不安,不檢校湯藥,而與父作生日,吾有此女,何用作生日為?’”《敦煌變文集·孝子傳》:“新婦聞之方割股,阿家喫了得疾平?!?徐震堮 校:“‘家’同‘姑’?!?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九:“ 唐 宋 婦人,每稱其姑曰阿家,以 曹大家 例之,似阿家亦應(yīng)讀姑。”
古代公主、郡主、縣主的稱呼。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下:“公、郡、縣主,宮禁呼為宅家子。蓋以至尊以天下為宅,四海為家,不敢斥呼,故曰宅家,亦猶陛下之義。至公主已下,則加‘子’字,亦猶帝子也。又為阿宅家子。阿,助詞也;急語乃以宅家子為茶子,既而亦云阿茶子,或削其子,遂曰阿家。以宅家子為茶子,既而亦云阿茶子,削其子字,遂曰阿茶?!?/p>
新婦
新婦 (xīnfù) 稱“新娘子” bride只尺
亦寫作“只赤”。咫尺。形容距離短。 唐 錢起 《江行無題》詩之六九:“只尺愁風(fēng)雨, 匡廬 不可登?!?清 方文 《宿義津橋不及訪姚休那先生寄此》詩之一:“只尺南村路,依依有夢親?!?鄧溥 《諸巖開朗者以風(fēng)洞為最》詩:“天工肯落他山后,土著翻令只赤疑?!?/p>
鄉(xiāng)路
指還鄉(xiāng)之路。 南朝 梁 沉約 《為柳世隆讓封公表》:“還軸歸驂,再踐鄉(xiāng)路。” 唐 歐陽詹 《蜀中將回留辭韋相公》詩:“明晨首鄉(xiāng)路,迢遞孤飛翼。” 清 納蘭性德 《采桑子·九日》詞:“鄉(xiāng)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p>
釋道顏名句,頌古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