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超忍辱,梵語問多羅
出自唐代李嘉祐《奉陪韋潤州游鶴林寺》:
野寺江城近,雙旌五馬過。
禪心超忍辱,梵語問多羅。
松竹閑僧老,云煙晚日和。
寒塘歸路轉(zhuǎn),清磬隔微波。
注釋參考
禪心
佛教用語。謂清靜寂定的心境。 南朝 梁 江淹 《吳中禮石佛》詩:“禪心暮不雜,寂行好無私?!?宋 黃庭堅 《聽崇德君鼓琴》詩:“禪心默默三淵靜,幽谷清風淡相應?!薄都t樓夢》第九一回:“禪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風舞鷓鴣?!?郁達夫 《毀家詩紀》之十五:“禪心已似冬枯木,忍真拖泥帶水行?!?/p>
梵語
梵語,梵文 (Fànyǔ,Fànwén) 一種古印度語言,正如印度語法家(如帕尼尼Panini)所描述的,是印度和印度教的古典語言 Sanskrit多羅
(1).梵文Pattra的譯音。亦譯作“貝多羅”。樹名。即貝多樹。形如棕櫚,葉長稠密,久雨無漏。其葉可供書寫,稱貝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恭建那補羅國》:“城北不遠有多羅樹林,周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莫不採用?!?唐 杜甫 《山寺》詩:“吾知多羅樹,卻倚蓮花臺。”參閱《翻譯名義集·林木》。
(2).食器。《南史·夷貊傳上·扶南國》:“﹝ 毗騫王 ﹞常遺 扶南王 純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圓盤,又如瓦塸,名為多羅,受五升,又如椀者受一升?!?/p>
(3).脂粉盒。《太平御覽》卷七一七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曰:“多羅,粉器。” 清 王士禛 《秦淮雜詩》之十六:“玉牎清曉拂多羅,處處憑欄更踏歌。盡日凝妝明鏡里;水晶簾影映橫波?!币灿米髦鄣拇Q。 唐 顧甄遠 《惆悵詩》之七:“若為多羅年少死,始甘人道有風情。”多羅年少,指傅粉人。
(4).魯莽。 元 無名氏 《爭報恩》第三折:“我可也千不合,萬不合,一時間做事忒多羅?!?/p>
(5).滿語美稱,加在爵位的前面。如“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又稱郡王、貝勒的女兒為“多羅格格”。
李嘉祐名句,奉陪韋潤州游鶴林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