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石介《寄弟會等》:
吾門何所喜,子衿青青多。
豹常志古道,佩服卿與軻。
平淑號能賦,其氣典以和。
樞從吾日久,道德能切磋。
澤也齒最少,已有亭亭柯。
彰頗通典籍,所立不幺麼。
淳乎性源濁,今亦為清波。
就初學(xué)誦詩,日記十板過。
材雖有高下,異日俱甲科。
會汝少俊異,美若玉山禾。
看汝辭林中,枝條漸波娑。
合亦稍純茂,知不隨身矬。
其流雖涓涓,可道為江沱。
視汝器磊磊,淳沆皆蚌螺。
我有堇山錫,欲鑄子太阿。
誠能來就學(xué),穎利加銛磨。
翹翹數(shù)子間,可與肩相摩。
注釋參考
高下
高下 (gāoxià) 指高低、優(yōu)劣(用于比較雙方的水平) relative superiority or inferiority;good and bad 兩個人的技術(shù)不分高下異日
異日 (yìrì) 以后的一天或一段時間 coming days 留待異日再議 曰姑俟異日觀,云爾。——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往日;從前 some other day 異日情誼,記憶猶新甲科
(1).古dai{1*1}考試科目名。 漢 時課士分甲乙丙三科?!稘h書·儒林傳序》:“ 平帝 時 王莽 秉政……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xué)掌故云。”
(2). 唐 初明經(jīng)有甲乙丙丁四科。 唐 宋 進士分甲乙科。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於是遂一上,登甲科,聲振禮闈?!?唐 王建 《送薛蔓應(yīng)舉》詩:“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公始以進士甲科事 仁宗皇帝 ?!?/p>
(3). 明 清 通稱進士為甲科。《二刻拍案驚奇》卷四:“這段話文乃是 四川 新建縣 有一鄉(xiāng)宦,姓 楊 ,是本朝甲科?!?清 方苞 《重訂<禮記纂言>序》:“ 李公 早歲登甲科,五十以后始開府於畿南?!?/p>
(4).指登甲科的人。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一甲科問 于蓮池 曰:‘世間何等人最作孽?’”
(5).泛指科舉考試。 唐 高適 《送桂陽孝廉》詩:“ 桂陽 少年西入 秦 ,數(shù)經(jīng)甲科猶白身?!?/p>
石介名句,寄弟會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