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四錫《李暮吹笛歌》:
洛陽少年稱李暮,眾推橫笛多功夫。
當時教坊第一部,算得比衣皆不如。
天津楊柳籠橋綠,朧月澹煙何處宿。
不怕金吾禁夜嚴,偷得新翻禁中曲。
曲中次第能記持,盡向橋欄暗譜之。
性聰心慧歸來習,分明把向月中吹。
五音嘈囋相攙出,呼宮吸徵尤奇崛。
誰羨曹網善琵琶,未說陽陶能觱栗。
纏聲不斷如連環(huán),重聲忽轉如回出。
清新不比落梅曲,飄瑤乍象霓裳翻。
碎節(jié)繁音交砉騞,南箕鼓風簫籟窄。
一斛明珠一索穿,撒落金盤催曲拍。
錚摐大抵聲雄豪,歷歷出群宮調高。
豐隆驚得蛟螭起,雨趁云隨初嘯嗥。
每到換頭多頓挫,一聲忽迸疑轟破。
玲瓏只許牙枝催,清脆不容他樂和。
宮城響應聲更渾,夜靜月明諸處聞。
何人懶憶馬南郡,知予已勝桓將軍。
明皇上樓初聽得,聽罷沈吟都不測。
宣令遍詢坊巷中,旋使王人捕入宮。
李暮悉心以實對,皇慈由是寬其罪。
后來落魄如散仙,扁舟玩月江湖天。
繡囊探出金線管,揚眉舐唇徒自憐。
驚神動鬼吹一曲,指法尤高氣海圓。
波浪無風貼然靜,千里水面鋪輕煙。
水族精靈潛鼓舞,老龍變見來相顧。
因將鐵笛相對吹,李暮未識無驚怖。
乃知藝但出眾奇,不獨人知鬼亦知。
注釋參考
琵琶
琵琶 (pípa)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筑”的基礎上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制,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觱栗
(1).即觱篥。 唐 馮翊 《桂苑叢談·賞心亭》:“一日公召 陶 同游,問及往日蘆管之事……其管絶微,每於一觱栗管中常容三管也?!?清 周亮工 《壽青溪三老序》:“乃為詩寄之,有云:‘風緊黃云新觱栗,月明青草舊琵琶?!眳⒁姟?觱篥 ”。
(2).箏的一種。長離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音樂·箏》:“《類山》:長離,箏名。 武夷山 謝英妃 撫長離。又長離一云觱栗?!?/p>
(3). 宋 時對道士的俗稱。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優(yōu)語》:“內宴日,參軍四筵張樂,胥輩請僉文書,參軍怒曰:‘我方聽觱栗,可少緩?!堉寥模浯鹑缜?。胥擊其首曰:‘甚事不被觱栗壞了?!w是俗呼黃冠為觱栗也?!?/p>
四錫名句,李暮吹笛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8魔塔掃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