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劉克莊《雜記十首》:
劍履崇刀筆,鈞衡付蹶張。
賈生年尚少,且去傅諸王。
注釋參考
劍履
見“ 劍履上殿 ”。
刀筆
刀筆 (dāobǐ) 古代在竹簡上刻字記事,用刀子刮去錯字,因此把有關案牘的事叫做刀筆,后多指寫狀子的事。多用作貶義 writing of indictments;pettifoggery 臨汪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妒酚洝た崂袅袀鳌?長于刀筆 刀筆吏鈞衡
(1).比喻國家政務重任。 唐 楊炯 《<王勃集>序》:“幼有鈞衡之略,獨負舟航之用?!薄度龂萘x》第一○四回:“臣 亮 賦性愚拙,遭時艱難,分符擁節(jié),專掌鈞衡,興師北伐,未獲成功?!?/p>
(2).喻指擔負國家政務重任的人。 宋 范仲淹 《遺表》:“因懇避於鈞衡,爰就班於符竹?!?/p>
(3).比喻平衡公正。 唐 高適 《留上李右相》詩:“鈞衡持國柄,柱石總賢經(jīng)。” 孫欽善 校注:“鈞衡:平衡,公正?!?/p>
蹶張
亦作“蹷張”。1.以腳踏強弩,使之張開。謂勇健有力?!妒酚洝堌┫嗔袀鳌罚骸?申屠丞相 嘉 者, 梁 人,以材官蹶張從 高帝 擊 項籍 ,遷為隊率?!?裴駰 集解:“ 徐廣 曰:‘勇健有材力開張?!?如淳 曰:‘材官之多力,能腳蹋強弩張之,故曰蹶張?!?宋 王禹偁 《射弩》詩:“蹷張見舊史,強弩亦古官?!?清 陶澂 《當垂老別》詩:“大募勇健兒,蹶張守隖壁?!?/p>
(2).借指弩箭。 明 高濂 《懷遠大將軍趙公神道碑銘》:“公巡城至東門,敵發(fā)蹶張,中其腰膂,箭深入約六寸,公即拔出之?!?/p>
(3).氣勢洶洶的樣子。 清 朱實發(fā) 《前溪新樂府》:“奪斛不許官平量,少不遂意勢蹶張?!?/p>
(4).以手足支撐物體。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盜俠》:“有婢晨治地,見紫衣帶垂於寢牀下,視之,乃小奴蹶張其牀而負焉。”
(5).引申為勉力支拄。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才大者聲色不動,指顧自如。 太白 五言妙於神行, 昌黎 不無蹶張矣,取其意規(guī)於正,雅道未凘?!?/p>
劉克莊名句,雜記十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