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在房陵成底事,年稱甲子亦何須
出自宋代王安石《秋梁公陶淵明俱為彭澤令至今有廟在焉刁景純》:
梁公壯節(jié)就夔魖,陶令清身托酒徒。
政在房陵成底事,年稱甲子亦何須。
江山彭澤空遺像,歲月柴桑失故區(qū)。
末俗此風猶不競,詩翁嘆息未應無。
注釋參考
房陵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房縣 境內。 秦始皇 曾徙 嫪毐 舍人四千余家及 呂不韋 、 趙王 遷 于此; 西漢 諸侯王有罪亦多徙于此; 唐 武則天 徙 中宗 于此; 宋太祖 徙 周恭帝 、 宋太宗 徙 秦王 廷美 于此?!痘茨献印ぬ┳逵枴罚骸?趙王遷 流於 房陵 ,思故鄉(xiāng),作為山水之謳,聞者莫不殞涕?!眳㈤?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五·鄖陽府》。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干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p>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p>
甲子
甲子 (Jiǎ-Zǐ) 干支紀年或記歲數時六十組干支輪一周稱一個甲子,共六十年 a cycle of sixty years 歲月,年歲 years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王安石名句,秋梁公陶淵明俱為彭澤令至今有廟在焉刁景純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