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朝王千秋《賀新郎》
吊古城頭去。正高秋、霜晴木落,路通洲渚。欲問紫髯分鼎事,只有荒祠煙樹。巫覡去、久無簫鼓。霸業(yè)荒涼遺堞墜,但蒼崖、日閱征帆渡。興與廢,幾今古。夕陽(yáng)細(xì)草空凝佇。試追思、當(dāng)時(shí)子敬,用心良誤。要約劉郎銅雀醉,底事遽爭(zhēng)荊楚。遂但見、吳蜀烽舉。致使五官伸腳睡,喚諸兒、晝?nèi)¢L(zhǎng)陵土。遺此恨,欲誰(shuí)語(yǔ)。
注釋參考
要約
(1).立盟;立約;約定?!妒酚洝ぬK秦列傳》:“要約曰:‘ 秦 攻 楚 , 齊 魏 各出鋭師以佐之?!薄杜f唐書·崔胤傳》:“臣今見與 茂貞 要約,釋兩地猜嫌,早致萬乘歸京,以副八紘懇望。”《朱子語(yǔ)類》卷二二:“如今人與人要約,當(dāng)於未言之前,先度其事之合義與不合義。”
(2).指契約、盟約?!睹魇贰ね鈬?guó)傳三·日本》:“ 宣德 初,申定要約,人毋過三百,舟毋過三艘。”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緬甸東北兩路地形考》:“ 緬 目 渺茫莫 報(bào)曰:‘愿以兩軍適中地,筑壇受要約?!?夏丏尊 葉圣陶 《文心》二三:“她便和 慧修 要約:不可在學(xué)校里看?!?/p>
(3).控制;約束?!顿Y治通鑒·周赧王四十二年》:“王之地一經(jīng)兩海,要約天下?!?胡三省 注:“要約,猶約束也?!?清 唐甄 《潛書·尚治》:“廉恥之心亡,要約之意輕?!?/p>
(4).邀約;邀請(qǐng)。《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皇佑四年》:“ 交趾 累移文乞會(huì)兵討賊,而朝廷久未報(bào)。觀其要約甚誠(chéng),縱未能滅賊,亦可使相離貳?!?/p>
(1).簡(jiǎn)約洗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故為情者要約而寫真,為文者淫麗而煩濫?!?/p>
(2).猶要緊。 宋 朱熹 《近思錄》卷三:“學(xué)者先須讀《語(yǔ)》《孟》,窮得《語(yǔ)》《孟》,自有要約處,以此觀他經(jīng),甚省力?!?/p>
劉郎
(1).指 南朝 宋武帝 劉裕 。《宋書·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劉郎 在室內(nèi),可入共飲酒。’”
(2).指 漢武帝 劉徹 。 唐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 劉郎 秋風(fēng)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3).指 漢高祖 劉邦 。 宋 辛棄疾 《六幺令》詞:“長(zhǎng)喜 劉郎 馬上,肯聽詩(shī)書説?!?/p>
(4).指 三國(guó) 蜀 先主劉備 。 宋 王千秋 《賀新郎·石城吊古》詞:“要約 劉郎 銅雀醉,底事遽爭(zhēng) 荊 楚 。”
(5).指 東漢 劉晨 。相傳 劉晨 和 阮肇 入 天臺(tái)山 采藥,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歸,抵家子孫已七世。 唐 司空?qǐng)D 《游仙》詩(shī)之二:“ 劉郎 相約事難諧,雨散云飛自此乖?!?后蜀 顧夐 《虞美人》詞:“此時(shí)恨不駕鸞皇,訪 劉郎 。” 清 無名氏 《后會(huì)仙記》:“ 劉郎 曾否訪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p>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彥 《蘇幕遮》詞:“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劉郎 到?!?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兒寄去的速,師父束裝得早,三月三 劉郎 到了,攜手兒下妝樓?!眳⒁姟?劉阮 ”。
(7). 唐 劉禹錫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戲贈(zèng)看花諸君子》詩(shī):“ 玄都觀 里桃千樹,盡是 劉郎 去后栽?!贝藶?禹錫 自稱,后因以“劉郎”指 禹錫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夢(mèng)得》詩(shī):“ 劉郎 劉郎 莫先起, 蘇臺(tái) 蘇臺(tái) 隔云水?!?/p>
銅雀
(1).銅制的鳥雀?!度o黃圖·建章宮》:“古歌云:‘ 長(zhǎng)安 城西有雙闕,上有雙銅雀,一鳴五穀成,再鳴五穀熟?!?南朝 梁簡(jiǎn)文帝 《和藉田詩(shī)》:“鰩魚顯嘉瑞,銅雀應(yīng)豐年?!?/p>
(2).指 銅雀臺(tái) 。 南朝 陳 張正見 《銅雀臺(tái)》詩(shī):“凄涼 銅雀 晚,搖落墓田通?!?唐 杜牧 《赤壁》詩(shī):“東風(fēng)不與 周郎 便, 銅雀 春深鎖二 喬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蔣珊漁殘稿》:“淚盡英雄公一笑, 魏 家 銅雀 晉 銅駝 。”參見“ 銅雀臺(tái) ”。
(3).亦作“ 銅爵 ”。傳說中的 秦始皇 名馬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鳥獸》:“ 秦始皇 有七名馬:追風(fēng)、白兔、躡景、犇電、飛翮、銅爵、神鳧?!?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秦始皇馬》:“有七名馬……六曰銅雀?!?/p>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yǔ)·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guān)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jiān)?《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底》:“ 江 南俗語(yǔ),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shī)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shī):“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p>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dá)摩渡蘆圖》詩(shī):“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p>
荊楚
(1). 荊 為 楚 之舊號(hào),略當(dāng)古 荊州 地區(qū),在今 湖北 湖南 一帶?!对?shī)·商頌·殷武》:“撻彼 殷武 ,奮伐 荊楚 ?!薄冻o·大招》:“自恣 荊楚 ,安以定只。” 唐 杜甫 《江上》詩(shī):“江上日多雨,蕭蕭 荊楚 秋?!?宋 周邦彥 《齊天樂·端午》詞:“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風(fēng)物依然 荊楚 ?!?清 魏源 《<圣武記>序》:“ 荊楚 以南,有積感之民焉?!?/p>
(2).木名。古時(shí)用為刑杖。 明 余繼登 《典故紀(jì)聞》卷一:“ 太祖 指道旁荊楚謂世子曰:‘古者用此為撲刑,蓋以其能去風(fēng),雖傷不至過甚。’”
王千秋名句,賀新郎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3薩特魯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