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真諒無贗,無往豈有還
出自宋代戴栩《寄題林上舍真意堂用其元和淵明韻二首》:
趨贏厭市寂,洗聽嫌瓢喧。
襟素倘相越,取舍誰為偏。
卓哉靖節(jié)翁,人境得仙山。
有真諒無贗,無往豈有還。
唯彼南山云,朝夕可晤言。
注釋參考
無往
猶言無論到哪里。常與“不”“非”連用,表示肯定。 晉 孫綽 《喻道論》:“意之所指,無往不通?!?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工夫。此理非惟不可離,實亦不得而離也。無往而非道,無往而非工夫。” 清 譚嗣同 《仁學》一:“電氣即腦,無往非電,即無往非我。” 唐弢 《在生命的浩瀚的海洋里》:“想起他那首以生命寫成的詩,這首詩無往不在?!?/p>
戴栩名句,寄題林上舍真意堂用其元和淵明韻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魔卡姬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