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頭卻梨栗,似識(shí)非分恥
出自宋代蘇軾《去歲九月二十七日在黃州生子名遁小名干兒頎》:
吾年四十九,羈旅失幼子。
幼子真吾兒,眉角生已似。
未期觀所好,蹁躚逐書史。
搖頭卻梨栗,似識(shí)非分恥。
吾老常鮮歡,賴此一笑喜。
忽然遭奪去,惡業(yè)我累爾。
衣薪那免俗,變滅須臾耳。
歸來懷抱空,老淚如瀉水。
我淚猶可拭,日遠(yuǎn)當(dāng)日忘。
母哭不可聞,欲與汝俱亡。
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
感此欲忘生,一臥終日僵。
中年忝聞道,夢幻講已詳。
儲(chǔ)藥如丘山,臨病更求方。
仍將恩愛刃,割此衰老腸。
知迷欲自反,一慟送余傷。
注釋參考
搖頭
搖頭 (yáotóu) 頭左右搖動(dòng) shake one’s head梨栗
亦作“棃栗”。1.梨樹與栗樹。 漢 揚(yáng)雄 《長楊賦》:“馳騁秔稻之地,周流梨栗之林?!?/p>
(2).指梨子與栗子。 唐 秦系 《山中奉寄錢起員外兼簡苗發(fā)員外》詩:“稚子唯能覓梨栗,逸妻相共老煙霞?!?明 高啟 《贈(zèng)杜進(jìn)士兒端》詩之二:“不貪棃栗自相親,識(shí)是君家舊友人?!?/p>
非分
(1) [presumptuous;overstepping one's bounds]∶不合本分,非本分所應(yīng)有
非分的要求
(2) [inordinate]∶不安分;不守本分
非分之想
詳細(xì)解釋(1).不合本分;非本分應(yīng)有。 晉 葛洪 《抱樸子·交際》:“市虛華之名於秉勢之口,買非分之位於賣官之家?!?唐 吳兢 《貞觀政要·慎所好》:“ 秦始皇 非分愛好,為方士所詐。” 歐陽予倩 《桃花扇》第二幕:“ 香君 !我來 南京 ,因?yàn)槟侥愕姆济?,頗懷非分之想?!?/p>
(2).非常;越過常度?!抖鼗妥兾募そ的ё兾摹罚骸?須達(dá) 忸怩反側(cè),非分仿偟?!?蔣禮鴻 通釋:“‘非分’是越過常度的意思。”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中:“某甲欣喜非分,逐日四出圖求?!?/p>
蘇軾名句,去歲九月二十七日在黃州生子名遁小名干兒頎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貝多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