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風山半起,舟子忽停橈
出自唐代無可《行漢水晚次神灘阻風》:
驚風山半起,舟子忽停橈。
岸荻吹先亂,灘聲落更跳。
聽松今欲暮,過島或明朝。
若盡平生趣,東浮看石橋。
注釋參考
風山
(1).謂如風吹山?!段倪x·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揚袂風山,舉袖陰澤?!?張銑 注:“言侍從眾,揚其衣袂,動山上草木,如風吹山也。舉袖則蔽川澤,乃成其陰矣。”
(2).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山有穴,風從中出,故名。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九:“ 風山 之首方高三百里,風穴如電突深三十里,春風自此出也?!?/p>
(3).山名。在今 山西省 吉縣 附近。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四》:“ 河水 南逕 北屈縣 故城西,西四十里有 風山 ,上有穴如輪,風氣蕭瑟,習常不止。”
舟子
舟子 (zhōuzi) 駕船的人——亦稱“船夫” boatman 至河問渡,舟子拒之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明· 魏學洢《核舟記》無可名句,行漢水晚次神灘阻風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