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子道成神氣閑,住持曾上清涼山
出自唐代劉禹錫《送僧仲剬東游兼寄呈靈澈上人》:
釋子道成神氣閑,住持曾上清涼山。
晴空禮拜見真像,金毛五髻卿云間。
西游長安隸僧籍,本寺門前曲江碧。
松間白月照寶書,竹下香泉灑瑤席。
前時(shí)學(xué)得經(jīng)論成,奔馳象馬開禪扃。
高筵談柄一麾拂,講下門徒如醉醒。
舊聞南方多長老,次第來入荊門道。
荊州本自重彌天,南朝塔廟猶依然。
宴坐東陽枯樹下,經(jīng)行居止故臺邊。
忽憶遺民社中客,為我衡陽駐飛錫。
講罷同尋相鶴經(jīng),閑來共蠟登山屐。
一旦揚(yáng)眉望沃州,自言王謝許同游。
憑將雜擬三十首,寄與江南湯慧休。
注釋參考
子道
子女對父母應(yīng)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史記·五帝本紀(jì)》:“ 舜 父 瞽叟 頑,母嚚,弟 象 傲,皆欲殺 舜 。 舜 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薄稘h書·五行志上》:“ 董仲舒 以為 成 ( 魯成公 )居喪亡哀戚心,數(shù)興兵戰(zhàn)伐,故天災(zāi)其父廟,示失子道,不能奉宗廟也。”《孔叢子·嘉言》:“ 文王 之興,附者六州。六州之眾,各以子道來。故區(qū)區(qū)之臺,未及期日而已成矣?!?/p>
神氣
神氣 (shénqì) 神情;神態(tài) air 帶著一副習(xí)慣于簡短會談的人的神氣正襟危坐著 夫妻心稍慰,但兒神氣癡木,奄奄思睡?!读凝S志異·促織》 有精神,有氣魄 vigorous;impressive;spirited 他走起路來很神氣 驕傲或得意,也指得意或驕傲的樣子 putting on airs 神氣十足住持
住持 (zhùchí) 主持一個佛寺的和尚或主持一個道觀的道士 abbot 主持管理一個佛寺或道觀 manage a monastery or a Taoist temple清涼山
(1).又稱 石頭山 。在 江蘇省 南京市 西。 戰(zhàn)國 楚威王 滅 越 ,于此置 金陵邑 。 三國 吳 筑 石頭城 ,故又稱 石城山 。山上有 清涼寺 、 掃葉樓 、 翠微亭 及六朝、 南唐 遺井等古跡。其支脈 小倉山 即 清 袁枚 隨園 所在地。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江南二·江寧府》。
(2). 山西省 五臺山 別稱。參閱 唐 澄觀 《華嚴(yán)經(jīng)疏鈔》。
劉禹錫名句,送僧仲剬東游兼寄呈靈澈上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