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額御書金字貴,行香天樂羽衣新。
出自唐朝王建《題應(yīng)圣觀》
精思堂上畫三身,回作仙宮度美人。賜額御書金字貴,
行香天樂羽衣新。空廊鳥啄花磚縫,小殿蟲緣玉像塵。
頭白女冠猶說得,薔薇不似已前春。
注釋參考
賜額
賜予匾額或題額。 唐 王建 《題應(yīng)圣觀》詩:“賜額御書金字貴,行香天樂羽衣新?!?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五:“ 玠 ( 吳玠 )謚 武安 ,而 梁 益 間有廟,賜額曰‘忠烈’,故西人至今但謂之 吳忠烈 云?!薄肚迨犯濉こ恋聺搨鳌罚骸坝忠?德潛 年八十,賜額曰‘鶴性松身’,并賚 藏 佛、冠服?!?/p>
御書
(1).進(jìn)呈于帝王的書。后稱帝王的書為御書?!蹲髠鳌ぐЧ辍罚骸跋奈逶滦撩捐I火。火踰公宮, 桓 僖 災(zāi)。救火者皆曰顧府。 南宮敬叔 至,命周人出御書,俟於宮?!?杜預(yù) 注:“御書,進(jìn)於君者也?!?唐 韓愈 《集賢院校理石君墓志銘》:“詔下 河南 徵拜京兆昭應(yīng)尉,校理 集賢 御書?!?/p>
(2).皇帝書寫的字。 唐 張說 《端午三殿侍宴應(yīng)制》詩:“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書?!?清 方苞 《兩朝圣恩恭紀(jì)》:“嗣是每以御製詩文、御書宣示南書房?!?/p>
(3).謂皇帝書寫。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四:“ 余深 罷相,居 福州 ,第中有荔枝,初實絶大而美,名曰亮功紅。 亮功 者, 深 家御書閣名也?!?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中和堂御制詩》:“堂北又有 清風(fēng)亭 ,御書其楹?!?/p>
金字
(1).以金粉書就之文字。指銘刻于碑石、器物上的文字?!段倪x·陸倕<新漏刻銘>》:“寧可使多謝 曾水 ,有陋 昆吾 ,金字不傳,銀書未勒者哉!” 張銑 注:“金字銀書,謂碑銘之書也。”
(2).指皇帝寫的文字。 唐 張昔 《御注孝經(jīng)臺賦》:“金字累累以條貫,銀鉤歷歷而交映?!?唐 王建 《題應(yīng)圣觀》詩:“賜額御書金字貴,行香天樂羽衣新?!?/p>
(3).見“ 金字經(jīng) ”。
行香
(1).古代禮拜神佛的一種儀式。始于 南北朝 。初,每燃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 唐 以后則齋主持香爐巡行道場,或儀導(dǎo)以出街?!赌鲜贰ね跎_(dá)傳》:“先是, 何尚之 致仕,復(fù)膺朝命,於宅設(shè)八關(guān)齋,大集朝士,自行香。” 唐 張籍 《送令狐尚書赴東都留守》詩:“行香暫出天橋上,巡禮常過禁殿中?!薄杜f唐書·職官志二》:“凡國忌日,兩京大寺各二,以散齋僧尼。文武五品已上,清官七品已上皆集,行香而退?!?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行香起於 后魏 及 江 左 齊 梁 間。每燃香燻手,或以香末散行,謂之行香。 唐 初因之。 文宗 朝, 崔蠡 奏設(shè)齋行香,事無經(jīng)據(jù),乃罷。 宣宗 復(fù)釋教,行其儀。 朱梁 開國,大明節(jié)百官行香祝壽。 石晉 天禧 中, 竇正固 奉國忌行香,宰臣跪爐,百官立班,仍飯僧百人,即為規(guī)式。國朝至今因之。”《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一日,愛子 王雱 病疽而死, 荊公 痛思之甚,招天下高僧設(shè)七七四十九日齋醮,薦度亡靈。 荊公 親自行香拜表?!?清 顧張思 《土風(fēng)錄》卷二:“僧道法事有行香。 姚寬 《西溪叢語》謂起于 后魏 及 江 左 齊 梁 間,初以香末散行為行香。 唐 以后則齋主持香鑪巡行壇中及街市,至今皆然。案釋氏《賢愚經(jīng)》:‘為蛇施金設(shè)齋,令人行香僧手中。’此香末散行之行香也?!短茣罚骸?開成 五年四月,中書門下奏天下州府每年常設(shè)降誕齋,行香后令以素食宴樂?!顺骤z巡行之行香也?!薄度辶滞馐贰返谒幕兀骸氨姾蜕谐酝炅她S,洗了臉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燈,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鬧了三晝夜,方纔散了?!薄都t樓夢》第一○二回:“三位法官行香取水畢,然后擂起法鼓?!?克非 《春潮急》三三:“‘走快點哇!’妻子掉的太遠(yuǎn),他停下來催促,‘又不是在“行香”!’”
(2). 明 清 時官吏每至朔望入廟焚香叩拜,或新官赴任后舉行入廟焚香儀式,均稱行香。《初刻拍案驚奇》卷十:“行香講書已過,便張告示,先考府學(xué)及 天臺 、 臨海 兩縣?!?清 趙翼 《陔馀叢考·行香》:“外省文武官每朔望向文武廟行香……朔望朝拜亦是舊制,而與行香為兩事。 王棠 《知新録》謂 洪武 十七年詔,朔望日郡縣官以下詣學(xué)行香,則朔望朝拜及行香并為一事,乃 洪武 制?!薄吨袊F(xiàn)在記》第五回:“不多幾日,早到了 黃梅縣 地界,早有書差辦下一座公館,看了九月十四辰時接印。一切行香、巡城、放告,都是照例公事,不在話下。”
天樂
順適天道之樂?!肚f子·天道》:“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成玄英 疏:“俯同塵俗,且適人世之懽;仰合自然,方欣天道之樂也。”
(1).猶仙樂。常借指美妙的音樂。 唐 沉佺期 《峽山寺賦》:“仙人共天樂俱行,花雨與香云相逐?!?/p>
(2).指自然界和諧的音響,天籟。 梁啟超 《澳亞歸舟雜興》詩:“盪胸海風(fēng)和露吸,洗心天樂帶濤聽。”
(3).喻宮庭的音樂。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六:“春風(fēng)開紫殿,天樂下珠樓。”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萬國衣冠,盡染御爐細(xì)縷;六宮笙鼓,俱傳天樂新聲?!?/p>
羽衣
(1).以羽毛織成的衣服?!妒酚洝ば⑽浔炯o(jì)》:“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將軍’,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薄稘h書·郊祀志上》:“五利將軍亦衣羽衣?!?顏師古 注:“羽衣,以鳥羽為衣,取其神僊飛翔之意也。”按,五利將軍 欒大 , 漢武帝 時方士。
(2).常稱道士或神仙所著衣為羽衣。 三國 魏 曹植 《平陵東行》:“閶闔開,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飛龍?!?唐 鄭谷 《寄同年禮部趙郎中》詩:“仙步徐徐整羽衣,小儀澄澹轉(zhuǎn)中儀。” 宋 蘇軾 《后赤壁賦》:“夢一道士,羽衣翩仙,過 臨皋 之下?!薄段饔斡洝返诙幕兀骸暗婪匀唤罄@霧,羽衣偏是袖飄風(fēng)?!?/p>
(3).道士的代稱。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種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雖羽衣輩亦罕到。” 宋 錢易 《南部新書》丙:“忽有羽衣詣門,延之與語?!?清 黃景仁 《石鰲塢洞天福地遺址》詩:“羽衣散盡香火絶,時有丐者僵苔階?!?/p>
(4).指輕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紵舞歌詞》之一:“ 吳 刀 楚 製為佩褘,纖羅霧縠垂羽衣?!?明 許潮 《寫風(fēng)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輕盈舞羽衣?!?冰心 《贊美所見》詩:“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獨泛,你羽衣蹁躚飛到我的舟旁?!?/p>
(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吳融 《華清宮》詩之二:“一曲《羽衣》聽不盡,至今遺恨水潺潺。” 宋 汪元量 《唐多令·吳江中秋》詞:“舞罷《羽衣》塵滿面,誰伴我,廣寒游?” 清 李漁 《玉搔頭·呼嵩》:“《羽衣》不奏人間曲,寶鼎時焚異國香?!?/p>
王建名句,題應(yīng)圣觀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