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葉飄零滿屋除,半山銜日落丘墟
出自宋代劉應(yīng)時(shí)《秋郊》:
柿葉飄零滿屋除,半山銜日落丘墟。
睡余不覺西風(fēng)急,亂我窗前數(shù)板書。
注釋參考
柿葉
(1).柿樹的葉子。經(jīng)霜即紅。詩文中常用以渲染秋色。 唐 白居易 《寄內(nèi)》詩:“桑條初緑即為別,柿葉半紅猶未歸?!?宋 蘇軾 《睡起》詩:“柿葉滿庭紅顆秋,薰?fàn)t沉水度春篝?!?元 虞集 《答錢翼之》詩:“閉門三月梨花雨,徧寫千林柿葉霜。”
(2).《新唐書·文藝傳中·鄭虔》:“ 虔 善圖山水,好書,常苦無紙,於是 慈恩寺 貯柿葉數(shù)屋,遂往日取葉肄書,歲久殆遍?!焙蟪S谩皶寥~”為勤苦習(xí)字的典故。 宋 蘇軾 《孫莘老寄墨》詩之三:“瓦池研灶煤,葦管書柿葉?!?宋 楊萬里 《食雞頭子》詩之二:“卻憶吾廬野塘味,滿山柿葉正堪書?!?/p>
(3).綾名?!妒挛锂惷洸疾ぞc》引 晉 郭義恭 《廣志》:“柿葉,今時(shí)綾名?!?/p>
飄零
飄零 (piāolíng) (花葉等)凋謝脫落;飄落 faded and fallen 黃葉飄零 比喻漂泊流落 alone and with no one to depend on屋除
屋前的臺(tái)階。 宋 王安石 《悟真院》詩:“野水縱橫漱屋除,午窗殘夢(mèng)鳥相呼?!?宋 陸游 《春晚村居雜賦絕句》:“鵝兒草緑侵行路,帔子花明照屋除?!?/p>
半山
半山 (bànshān) 山腰 halfway up a hill 而半山居(停著)霧若帶然?!濉?姚鼐《登泰山記》日落
日落 (rìluò) 太陽西沉 sunset丘墟
亦作“丘虛”。1.廢墟,荒地?!豆茏印ぐ擞^》:“眾散而不收,則國為丘墟。”《史記·李斯列傳》:“ 紂 殺親戚、不聽諫者,國為丘墟,遂危社稷?!薄逗鬂h書·竇融傳》:“自兵起以來,轉(zhuǎn)相攻擊,城郭皆為丘墟,生人轉(zhuǎn)入溝壑。” 宋 秦觀 《代程給事乞祝圣表》:“樓觀宮室,化為丘墟?!?柯靈 《香雪?!ご汗?jié)書紅》:“但這浮華富麗的城市已化為劫灰零落的丘墟?!?/p>
(2).形容荒涼殘破。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飾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輕詆》:“遂使 神州 陸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諸人不得不任其責(zé)?!?明 沉鯨 《雙珠記·吉筵敘故》:“兵荒極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遺?!?章炳麟 《討滿洲檄》:“遂啟 蒙古 宰割 赤縣 ,則我中華始丘墟為亡國?!?/p>
(3).山陵之地?!稘h書·司馬相如傳下》:“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馳,猶時(shí)有銜橜之變,況乎涉豐草,騁丘虛?!薄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作“丘墳”?!段倪x·王褒<洞簫賦>》:“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 江 南之丘墟?!?李善 注:“《丹陽記》曰‘ 江寧縣 慈母山 臨 江 生簫竹管’。 王褒 賦云‘于 江 南之丘墟’,即此處也?!?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潁水》:“其地丘墟,井深數(shù)丈?!?/p>
(4).泛指大地。 晉 郭璞 《井賦》:“獨(dú)星陳於丘墟兮,越百代而猶在?!?/p>
(5).陵墓;墳?zāi)埂?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濁漳水》:“中狀若丘墟,蓋遺囤故窖處也?!?宋 陸游 《嘆老》詩:“朋儕什九墮丘墟,自笑身如脫網(wǎng)魚?!?/p>
(6).堆壟不平貌。
(7).形容狀貌魁偉。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公狀貌丘墟,風(fēng)神磊落?!?/p>
(8).中醫(yī)學(xué)名詞。針灸穴位名。《醫(y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十二經(jīng)表里原絡(luò)總歌》:“膽原丘墟,肝蠡溝?!痹ⅲ骸白闵訇柲懡?jīng)病,可刺本經(jīng)表之原穴,即丘墟穴也?!薄夺t(yī)宗金鑒·膽經(jīng)分寸歌》:“踝上三寸是懸鐘,丘墟踝前陷中取?!痹ⅲ骸皬膽溢娦型怩紫拢鼻跋葜?,丘墟穴也?!?/p>
(1).廢墟;成為廢墟。《封神演義》第六回:“眼見七廟不守,社稷坵墟,我何忍見!” 田野 《怒吼了的膠東》:“雖然這村莊是變成了坵墟,其實(shí),這更是一顆仇恨的種子呀!”
(2).墳?zāi)埂?清 席鎬 《除夕感懷亡弟湘北》詩:“弟兄我七人,強(qiáng)半歸坵墟?!?/p>
劉應(yīng)時(shí)名句,秋郊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