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方回《全真教隨喜》:
全真遺教契清寧,蕭散無為養(yǎng)性靈。
百歲萍蓬無定跡,一身土木已忘形。
陳言不用參同契,祠法何須急律令。
中有異人殊未測,倏然輕舉上青冥。
注釋參考
全真
(1).保全天性。《莊子·盜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詐巧虛偽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論哉!”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志在守樸,養(yǎng)素全真?!薄杜f唐書·高祖紀》:“且 老氏 垂化,本貴沖虛,養(yǎng)志無為,遺情物外,全真守一,是謂玄門,驅(qū)馳世務(wù),尤乖宗旨?!?/p>
(2).即全真教。 明 唐順之 《贈都督萬鹿園四首次思節(jié)韻》之一:“幾年枯寂學全真,一握兵機運鬼神?!?洪深 《五奎橋》第一幕:“從前的全真道士,總多少還有點道德,至多不過是背著人偷偷地煨點肉吃罷了?!?/p>
(3).指出家的道士。 元 岳伯川 《鐵拐李》楔子:“油鑊雖熱,全真不傍,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薄段饔斡洝返谌呋兀骸昂鋈?鐘南山 來了個全真,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白云觀》:“真人 登州 棲霞 人,名 處機 ,號 長春子 ,年十九,為全真?!?/p>
遺教
遺教 (yíjiào) 前人所留下來的訓誡;臨終時的教誨,也泛指死者遺留下來的學說、主張、著作等 theory,work and view left over by the dead清寧
(1).清明寧靜。語本《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清 黃鷟來 《題楊人庵總?cè)譄o著圖》詩:“天地貴得一,清寧以定位。” 清 黃景仁 《過釣臺》詩:“乾坤自清寧,道不與消長?!?/p>
(2).指時世太平?!逗鬂h書·光武帝紀下》:“今天下清寧,靈物仍降?!?明 陶宗儀 《輟耕錄·醋缽兒》:“四海清寧未有期,諸公袞袞正當時?!?/p>
(3).清靜,安靜。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八:“由此大富,宅遂清寧。”《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阿彌陀佛念幾聲,耳伴清寧到零利?!?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中德文化書》:“然而自然界之秩序,永遠保持數(shù)學的謹嚴,那又是何等清寧的狀態(tài)?!?/p>
蕭散
猶蕭灑。形容舉止、神情、風格等自然,不拘束;閑散舒適。《西京雜記》卷二:“ 司馬相如 為《上林》、《子虛》賦,意思蕭散,不復(fù)與外事相關(guān)。” 唐 張九齡 《林亭詠》:“從茲果蕭散,無事亦無營。” 宋 曾鞏 《招隱寺》詩:“我亦本蕭散,至此更怡然?!?清 方苞 《重建潤州鶴林寺記》:“佛之理吾不信,而竊喜其教,絶婚宦,公貨財,布衣疏食,隨地可安,士之蕭散孤介,而不欲違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p>
(1).消散;消釋?!稌x書·恭帝紀論》:“雖有手握戎麾,心存舊國,迴首無良,忽焉蕭散。” 唐 皎然 《送大寶上人歸楚山》詩:“獨鶴翩翻飛不定,歸云蕭散會無因。” 明 劉基 《自天章入城作》詩:“煩襟得蕭散,似欲忘覉旅。”
(2).蕭條;凄涼。 南朝 梁 何遜 《和司馬博士詠雪》:“蕭散忽如盡,徘徊已復(fù)新。” 唐 韋應(yīng)物 《獨游西齋寄崔主簿》詩:“秋齋正蕭散,煙水易昏夕?!?宋 蘇軾 《和李太白》:“野情轉(zhuǎn)蕭散,世道有翻覆?!?清 曹寅 《宿金氏園亭》詩:“蕭散人問意,孤云第幾峰?!?/p>
無為
(1) [letting things take their own course]∶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
(2) [help sb.to change]∶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3) [don't]∶不要,不用
無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詳細解釋(1).道家主張清靜虛無,順應(yīng)自然,稱為“無為”。《老子》:“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薄痘茨献印ぴ烙枴罚骸盁o為為為,而合於道,無為言言,而通乎德?!?明 方孝孺 《懶齋記》:“道家之説貴無為而主靜?!?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三篇:“然 老子 之言亦不純一,戒多言而時有憤辭,尚無為而仍欲治天下?!?/p>
(2).儒家主張選能任賢,以德化人,亦稱為“無為”?!抖Y記·中庸》:“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離合根》:“故為人主者,以無為為道,以不私為寳?!?宋 王安石 《贈上元宰》詩:“民欺自不忍,縣治本無為。” 明 李贄 《藏書·儒臣傳一·德業(yè)儒臣后論》:“圣人之學,無為而成者也?!?康有為 《上清帝第二書》:“列國并立,則爭雄角智,一統(tǒng)垂裳,則拱手無為。”參見“ 無為而治 ”。
(3).佛教語。指無因緣造作,無生住異滅四相之造作為“無為”。 漢 牟融 《理惑論》:“佛道崇無為,樂施與持戒,兢兢如臨深淵者?!?唐 李邕 《大相國寺碑》:“莊嚴不獨於示相,功德何止於無為?!?宋 蘇軾 《東坡志林·袁宏論佛說》:“其教也,以修善慈心為主,不殺生,專務(wù)清浄。其精者為沙門。沙門, 漢 言息也,蓋息意去欲,歸於無為?!?/p>
(4).不知所為;無事可作?!对姟り愶L·澤陂》:“寤寐無為,涕泗滂沱。”《宋書·張暢傳》:“今端坐無為,有博具可見借?!?唐 韓愈 《示兒》詩:“酒食罷無為,棊槊以相娛。”
(5).沒有作用;無用?!秶Z·吳語》:“危事不可以為安,死事不可以為生,則無為貴智矣?!薄妒酚洝し饿虏虧闪袀鳌罚骸耙猿贾詾椴豢?,久留臣無為也?!?/p>
(6).無所作為。 宋 王安石 《上時政疏》:“夫因循茍且,逸豫而無為,可以僥幸一時,而不可以曠日持久?!?明 李贄 《三教歸儒說》:“然則今之無才無學、無為無識而欲致大富貴者,斷斷乎不可以不講道學矣?!?/p>
(7).別做;不做?!蹲髠鳌ぐЧ辍罚骸澳嗣擞谏賹嬛ィ唬骸疅o為公室不利!’” 唐 韓愈 《北極贈李觀》詩:“無為兒女態(tài),憔悴悲賤貧?!?明 劉基 《三月八日偕徐成中等游南鎮(zhèn)得禽字》:“愿作膠與漆,無為商與參?!?/p>
(8).不用;何必。《西京雜記》卷二:“ 揚雄 讀書,有人語之曰:‘無為自苦,《玄》故難傳?!薄豆旁娛攀住そ袢樟佳鐣罚骸盁o為守窮賤,轗軻??嘈痢!?宋 王安石 《車螯》詩之二:“無為久自苦,含匿不暴陳?!?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乃知天地間,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無為多畏忌?!?/p>
(9).猶無從?!妒勒f新語·方正》“ 阮宣子 論鬼神有無者” 劉孝標 注引 漢 王充 《論衡》:“如審鬼者死人精神,人見之,宜從裸袒之形,無為見衣帶被服也。何則?衣無精神也?!?/p>
(10).無人幫助?!蹲髠鳌ふ压辍罚骸?子產(chǎn) 歸,未至,聞 子皮 卒,哭,且曰:‘吾已!無為為善矣?!?/p>
(11).無事。特指無戰(zhàn)爭,無軍役之事。《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 漢 祚衰?!?/p>
不認為,不覺得?!蹲髠鳌こ晒辍罚骸?晉 師歸, 范文子 后之。 武子 曰:‘無為吾望爾也乎?’” 楊伯峻 注:“為同謂?!?/p>
謂順應(yīng)自然,不求有所作為?!兑住だM辭上》:“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孔穎達 疏:“任運自動,不須營造,是無為也?!薄肚f子·天道》:“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
性靈
性靈 (xìnglíng) 指人的精神、性格等 natural disposition and intelligence;personality方回名句,全真教隨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