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羅杞《詠家史》:
蔭資嘉木當(dāng)知本,水余甘泉必究源。
憶昔東昭以后,相傳瓜瓞世綿綿。
注釋參考
嘉木
美好的樹木。 漢 張衡 《西京賦》:“嘉木樹庭,芳草如積?!?唐 薛用弱 《集異記·于凝》:“時孟夏,麥野韶潤,緩轡而行,遙見道左,嘉木美蔭,因就焉。” 明 劉基 《北嶺將軍廟碑》:“繚以垣墉,甃以瓦石,植以嘉木,丹堊輝映。”
余甘
(1).馀留香甜滋味。 唐 杜甫 《軍中醉飲寄沉八劉叟》詩:“酒渴愛江清,餘甘漱晚汀。”
(2).指馀甘子。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馀甘》:“《異物志》曰:餘甘大小如彈丸,視之理如定陶瓜。初入口苦澀,咽之口中,乃更甜美足味。鹽蒸之尤美??啥嗍??!?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文選賦》:“餘甘,實小核大,不至 吳中 。余辛巳夏始獲嘗其鹽漬者。 柳子厚 與檳榔并言之。問之 閩 人,亦不敢多食也?!眳⒁姟?餘甘子 ”。
羅杞名句,詠家史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