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不學(xué)佛,鈍不知書,靜應(yīng)諸緣而無外,默容萬像而有余
出自宋代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形儀淡如,胸腹空虛。
懶不學(xué)佛,鈍不知書,靜應(yīng)諸緣而無外,默容萬像而有余。
齊物而夢蝶,樂性而觀魚。
渠正是我兮我不是渠。
注釋參考
不學(xué)
(1).不學(xué)習(xí);不求學(xué)?!墩撜Z·季氏》:“不學(xué)《詩》,無以言?!?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誠知不學(xué)之弊,碩儒之貴。” 宋 曾鞏 《宜黃縣縣學(xué)記》:“蓋以不學(xué)未成之材而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嗚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賊盜刑罰之所以積,其不以此也歟?”
(2).謂沒有學(xué)問。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二》:“又以《文選》 李善 注在五臣后,其疏淺不學(xué),幾於 王侍書 題閣帖矣!”《老殘游記》第三回:“兄弟以不學(xué)之資,圣恩叫我做這封疆大吏?!?/p>
不知
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諸緣
佛教語。指色香等百般世相。此種種世相,皆為我心識攀緣之所,故稱諸緣?!独銍?yán)經(jīng)》卷一:“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諸緣,緣所遺者。” 宋 蘇軾 《和陶雜詩》之九:“思我無所思生,安能觀諸緣。” 清 顧炎武 《應(yīng)州》詩之一:“頓覺諸緣減,臨風(fēng)獨灑然?!?/p>
無外
(1).謂古代帝王以天下為一家。《公羊傳·隱公元年》:“王者無外,言奔,則有外之辭也。” 何休 注:“王者以天下為家,無絶義?!?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三:“羣雄競起問前朝,王者無外見今朝?!?/p>
(2).猶無窮,無所不包。《管子·版法解》:“天覆而無外也,其德無所不在?!薄秴问洗呵铩は沦t》:“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高誘 注:“道在大能大,故無復(fù)有外?!?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天地之間,無外之大,其中殊奇,豈遽有限?”《何典》第一回:“且説這 陰山 ……其大無外,其高無比?!?/p>
(3).沒有外物?!肚f子·則陽》:“除日無歲,無內(nèi)無外。” 郭象 注:“無彼我則無內(nèi)外也?!?/p>
(4).指遠(yuǎn)方。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惠澤播於黎苗,威靈振乎無外?!?晉 傅玄 《喜霽賦》:“播仁風(fēng)於無外?!?宋 蘇軾 《興龍節(jié)集英殿宴教坊詞·小兒致語》:“若帝之初,達(dá)四聰於無外。”
(5).猶言沒有兩樣?!稌x書·刑法志》:“ 江 左無外,蠻陬來格。” 宋 司馬光 《勸學(xué)歌》:“父教師嚴(yán)兩無外,學(xué)問無成子之罪。”
有余
有余 (yǒuyú) 有剩余 have enough and to spare;have a surplus 綽綽有余 有零 more than;odd 五十有余釋正覺名句,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