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杜甫《峽隘》:
聞?wù)f江陵府,云沙靜眇然。
白魚如切玉,朱橘不論錢。
水有遠(yuǎn)湖樹,人今何處船。
青山各在眼,卻望峽中天。
注釋參考
白魚
(1).即白鰷。 唐 李賀 《感諷》詩之六:“調(diào)歌送風(fēng)轉(zhuǎn),杯池白魚小?!?王琦 匯解:“白魚即今之白鯈,長僅數(shù)寸,形狹而扁,狀如柳葉,性好羣泳水面?!眳⒁姟?白鰷 ”。
(2).衣服、書籍中的一種蛀蟲。通稱蠹魚。《爾雅·釋蟲》:“蟫,白魚。” 邢昺 疏:“此衣、書中蟲也。一名蟫,一名白魚,一名蛃魚,《本草》謂之衣魚是也?!?宋 黃庭堅(jiān) 《次韻元實(shí)病目》:“要須玄覽照境空,莫作白魚鉆蠧簡。” 明 徐渭 《春興》詩之六:“描寫 姬姜 三百句,白魚儘飽小巾箱?!?/p>
(3).麥類中的一種害蟲。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收種》:“取麥種候熟可獲,擇穗大彊者斬,束立場中之高燥處,曝使極燥,無令有白魚,有輒揚(yáng)治之?!?/p>
切玉
(1).割玉。形容刀劍鋒利?!读凶印珕枴罚骸?周穆王 大征 西戎 , 西戎 獻(xiàn)錕鋙之劍,火浣之布。其劍長尺有咫,練綱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北魏 溫子昇 《為安豐王延明讓國子祭酒表》:“臣聞寶劍未砥,猶乏切玉之功;美箭闕羽,尚無衝石之勢。” 宋 歐陽修 《日本刀歌》:“ 昆夷 道遠(yuǎn)不復(fù)通,世傳切玉誰能窮?!?/p>
(2).切開的玉。形容潔白。 唐 杜甫 《峽隘》詩:“白魚如切玉,朱橘不論錢?!?/p>
朱橘
橘子。橘成熟后常呈紅色,故稱。 晉 傅玄 《橘賦》:“詩人覩王雎而詠后妃之德, 屈平 見朱橘而申直臣之志?!?晉 張協(xié) 《都蔗賦》:“清滋津於紫梨,流液豐於朱橘。”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三色黃甘,千戶朱橘,桃蔭井而成蹊,萍浮江而泛實(shí)?!?/p>
不論
不論 (bùlùn) 不進(jìn)行深入討論、考察或評論 not elaborate on 是好人多還是壞人多,他就置之不論了 不論 (bùlùn) 表示條件或情況不同而結(jié)果不變,下文多用“都、總”與它呼應(yīng) regardless of;irrespective of 不論是教師,還是學(xué)生,都應(yīng)該努力學(xué)習(xí) 無論,不管 no matter 不論你走到那里,都別把我忘了杜甫名句,峽隘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