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白居易《題道宗上人十韻》:
如來說偈贊,菩薩著論議。
是故宗律師,以詩為佛事。
一音無差別,四句有詮次。
欲使第一流,皆知不二義。
精潔沾戒體,閑淡藏禪味。
從容恣語言,縹緲離文字。
旁延邦國彥,上達王公貴。
先以詩句牽,后令入佛智。
人多愛師句,我獨知師意。
不似休上人,空多碧云思。
注釋參考
一音
(1).同一個聲音。《淮南子·說林訓》:“猶金石之一調,相去千歲,合一音也。”
(2).佛教稱佛說法之音為“一音”。后亦以“一音”指高僧大德宣講佛法之音?!毒S摩詰經·佛國品》:“佛以一音演説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唐 王勃 《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一音演而荒憬服,三圣澄而禮樂備?!?唐 王維 《能禪師碑》:“每大師登座,學眾盈庭,中有三乘之根,共聽一音之法?!薄毒暗聜鳠翡洝|土二祖慧可大師》:“﹝大師﹞付囑已,即於 鄴 都,隨宜設法,一音演暢,四眾皈依?!?/p>
(3).一種讀音?!吨熳诱Z類》卷二三:“又詩中‘憯’字訓‘曾’,不知一音耶?二音耶?”
差別
差別 (chābié) 形式或內容上不同的地方;區(qū)別 difference;disparity 這兩個國家在生活水準方面有很大差別四句
(1).指近體詩中的絕句。因一首四句,故稱。 唐 韓愈 《酬馬侍郎寄酒》詩:“一壺情所寄,四句意能多。秋到無詩酒,其如月色何!” 宋 蘇軾 《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之六:“君知早落坐先開,莫著新詩四句催?!?/p>
(2).指佛經中的偈。因四句合為一偈,故稱。 唐 胡伯崇 《贈釋空海歌》:“説四句,演毘尼,凡夫聽者盡歸依?!?/p>
詮次
(1).次第;層次。詮,通“ 銓 ”。 晉 陶潛 《飲酒》詩序:“既醉之后,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唐 白居易 《題道宗上人十韻》:“一音無差別,四句有詮次?!?清 龔自珍 《最錄禪波羅蜜門》:“全書十卷,菁華不外此二義,有所觀淺深不同,層纍盤旋,如鳥道而漸上,以為詮次耳。”
(2).選擇和編排。詮,通“ 銓 ”。 唐 韓愈 《進<順宗皇帝實錄>表狀》:“史官 沉傳師 等採事得於傳聞,詮次不精,致有差誤。” 清 趙翼 《甌北詩話·<陸放翁年譜>小引》:“昔 王宗稷 作《蘇文忠公年譜》,悉本《東坡大全集》詮次之?!?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jié):“佛經目錄由朝廷敕修,目次不僅在于詮次甲乙、提供檢尋,而且‘別真?zhèn)?、明是非’,‘摭拾遺漏、刪夷駢贅’。”
白居易名句,題道宗上人十韻名句。注釋由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 10奇奇動漫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