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曾幾《聞禽聲有感》:
寂寂禪房閉,陰陰夏木繁。
坐聞幽鳥語,勝與俗人言。
脫袴高低樹,提壺遠近村。
汝曹知底事,獨與子規(guī)論。
注釋參考
鳥語
(1).鳥鳴聲?!逗鬂h書·蔡邕傳》:“昔 伯翳 綜聲於鳥語, 葛盧 辯音於鳴牛?!?宋 梅堯臣 《和歐陽永叔<啼鳥>十八韻》:“君今山郡日無事,靜聽鳥語如交爭?!?郭沫若 《蘇聯(lián)紀行·六月二十七日》:“湖畔綠草如茵,林木參天,時聞清脆的鳥語。”
(2).指難懂的言語。古代多指四夷、外國之語。《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論》:“則緩耳雕腳之倫,獸居鳥語之類,莫不舉種盡落。”
人言
[people's words] 人們的評論,別人的議論
詳細解釋(1).別人的評議。《左傳·昭公四年》:“禮義不愆,何恤於人言?!?宋 蘇軾 《次韻滕大夫》之三:“早知百和俱灰燼,未信人言弱勝強?!薄抖膛陌阁@奇》卷十二:“ 晦翁 認是大姓力量大,致得人言如此。”
(2).人的言語。 唐 儲光羲 《昭圣觀》詩:“石池辨春色,林獸知人言。”
(3).pi{1~1}霜的別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砒石》:“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 信州 ,故人呼為信石;而又隱信字為人言。”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辟臭蟲方,用木瓜打碎,燒煙薰之,若加人言少許,其子粒粒皆爆碎?!?/p>
曾幾名句,聞禽聲有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