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煥《茶庵觀茶》:
腳底晴雷殷殷過,浮山四面布干戈。
槍旗不染陰山血,留與人間戰(zhàn)睡魔。
注釋參考
腳底
腳底 (jiǎodǐ) 〈方〉∶腳用來接觸地面的部分,即腳掌 sole of the foot雷殷
隱隱然的雷聲;雷聲隱隱。語本《詩·召南·殷其靁》:“殷其靁,在南山之陽。” 唐 杜甫 《江閣對雨懷裴端公》詩:“層閣憑雷殷,長空水面文。” 仇兆鰲 注:“言雷聲隱隱也。” 清 趙文哲 《南浦》詞:“遙想此際蘭閨,憶歸期愁聽,銀塘雷殷?!?/p>
浮山
(1).山名。即 包山 、 獅子山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西南。本屹立 錢塘江 心, 宋 元 以來隨著泥沙沉積,遂與北岸大陸連接。《宋史·蘇軾傳》:“ 浮山 峙于江中,與 漁浦 諸山犬牙相錯(cuò)?!?/p>
(2).山名。即今 廣東省 饒平縣 西北 浮山 。 南宋 末與 元 兵交戰(zhàn)于此。
(3).山名。在今 陜西省 臨潼縣 南?!渡胶=?jīng)·西山經(jīng)》:“又西百二十里曰 浮山 ,多盼木,枳葉而無傷,木蟲居之?!?郝懿行 箋疏:“《水經(jīng)·渭水注》有 胏浮山 與 麗山 連麓而在南。蓋此是也?!?/p>
(4).指海市蜃樓。 清 黃宗羲 《海市賦》:“南海謂之浮山,東海謂之海市,是乃方言之託也。”
四面
四面 (sìmiàn) 東、南、西、北四個(gè)方面,泛指周圍 all around;on all four sides 四面受敵布干
伸展的枝干。 晉 成公綏 《烏賦》:“起彼高林,集此叢灌;棲息重陰,列巢布干?!?/p>
陳煥名句,茶庵觀茶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