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方岳《徐仁伯侍郎挽詩》:
諸老遺書在,情親獨(dú)考亭。
學(xué)卑時俗陋,文起眾人醒。
壯筆扛周鼎,危言聳漢庭。
群公俱避易,吾道未凋零。
綸綍泥封璽,蓬萊月鎖廳。
冰霜寒挺操,霄漢倦梳翎。
有碣留南劍,無心徙北溟。
一襟梅野雪,半世草堂星。
晚對螭坳墨,親探虎穴猩。
豹關(guān)傳曉蹕,蟄戶動春霆。
彼相隳人紀(jì),臣言準(zhǔn)老以。
綱常通宇宙。
機(jī)阱駭朝廷。
躔宿驚霄隕,乾坤為書冥。
囊封爭論切,詔敕費(fèi)丁寧。
憤極空流涕,時平竟失刑。
憶曾歌楚些,忍復(fù)吊湘靈。
光蝕星奎壁,冤沈古鼎铏。
茫茫千載恨,不盡月巖青。
注釋參考
遺書
遺書 (yíshū) 前人留下而由后人制印的著作(多用做書名) posthumous work of an author 死者臨死前留下的書信 letter or note left by one immediately before death 生前沒有留下遺書情親
(1).親人。《呂氏春秋·壹行》:“今行者見大樹,必解衣懸冠倚劍而寢其下,大樹非人之情親知交也,而安之若此者,信也。” 南朝 宋 鮑照 《學(xué)古》詩:“北風(fēng)十二月,雪下如亂巾,實(shí)是愁苦節(jié),惆悵憶情親。” 元 楊顯之 《瀟湘雨》第四折:“我對此景無箇情親,怎不教痛心酸轉(zhuǎn)添凄楚!” 魯迅 《集外集拾遺·<所聞>》詩:“忽憶情親焦土下,佯看羅襪掩啼痕?!?/p>
(2).感情親切。 唐 杜甫 《送路六侍御入朝》詩:“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宋 楊萬里 《雨晴得毗陵故舊書》詩:“知我近來頭白盡,寒暄語外更情親?!?/p>
考亭
在今 福建 建陽 西南。相傳 五代 南唐 時 黃子稜 筑以望其父(考)墓,因名 望考亭 ,簡稱 考亭 。 南宋 朱熹 晚年居此,建滄洲精舍。 宋理宗 為崇祀 朱熹 ,于 淳祐 四年(公元1244年)賜名考亭書院。此后因以“考亭”稱 朱熹 。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之學(xué),明白純正,以紹述 考亭 為己責(zé),所志益深且遠(yuǎn)?!?清 黃宗羲 《清谿錢先生墓志銘》:“ 考亭 于釋老之學(xué),亦必究其歸趣,訂其是非?!?姚瑩 《論詩絕句》之十二:“ 考亭 異代真知己,特識曾推《感遇》工?!?/p>
方岳名句,徐仁伯侍郎挽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