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趙孟堅(jiān)《食雪》:
君不見蘇子卿,十有九年留朔廷。
牧羝未乳歸未得,吞氈莫救饑腸鳴。
又不見陶學(xué)士,家居三冬足文史。
玉堂退直清興生,謾把烹茶夸婢子。
我生徒飽太倉(cāng)粟,慨懷伊人常縮恧。
我才又無(wú)揮翰手,食此豈不顏增存。
浪游枉自在江湖,幾年見雪一語(yǔ)無(wú)。
只同兒童跳梁喜,欲吟自覺腸乾枯,朔風(fēng)打頭夜來泊,擁篷曉見銀模糊。
銀盤收拾和蔗漿,銀匙攪碎紅珊瑚。
一抄入品清風(fēng)生,再抄乍覺心眼明。
連抄疾啜盤已竟,肌膚起粟神魂輕。
食罷拱手謝蒼天,小儒不學(xué)食露盤,無(wú)補(bǔ)多慾妄求仙。
愿言片片皆詩(shī)料,吐吞造化歸毫端。
亦不吟河橋送別凄涼句,亦不吟依本胡蘆取天怒。
但愿冰棱雪塊在心胸,飄飄解做梅花賦。
注釋參考
河橋
(1).古代橋名。故址在今 陜西省 大荔縣 東 大慶關(guān) 與 山西省 永濟(jì)縣 西 蒲州鎮(zhèn) 之間 黃河 上。 戰(zhàn)國(guó) 秦昭襄王 建。 黃河 上建橋始于此。 唐 通稱 蒲津橋 。《史記·秦本紀(jì)》:“﹝ 昭襄王 五十年﹞初作 河橋 。” 張守節(jié) 正義:“此橋在 同州 臨晉縣 東,渡 河 至 蒲州 ,今 蒲津橋 也。” 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 昭襄王 始作 河橋 , 穆天子 至於 雷首 ?!?/p>
(2).古代橋名。故址在今 青海省 貴德縣 南 黃河 上。《后漢書·西羌傳·滇良》:“﹝ 貫友 ﹞遂夾 逢留大河 筑城塢,作大航,造 河橋 ,欲度兵擊 迷唐 ?!焙?吐谷渾 、 吐蕃 皆建橋于此。
(3).古代橋名。故址在今 河南省 孟縣 西南、 孟津縣 東北 黃河 上。 晉 泰始 中 杜預(yù) 以 孟津 渡險(xiǎn),始建浮橋于 富平津 ,世稱 河橋 。 唐 通稱 河陽(yáng)橋 ?!稌x書·杜預(yù)傳》:“ 預(yù) 又以 孟津 渡險(xiǎn),有覆沒之患,請(qǐng)建 河橋 于 富平津 。”《周書·晉蕩公護(hù)傳》:“從 太祖 、擒 竇泰 、復(fù) 弘農(nóng) ,破 沙苑 、戰(zhàn) 河橋 ,并有功?!?/p>
(4).橋梁。 北周 庾信 《李陵蘇武別贊》:“河橋兩岸,臨路悽然?!?唐 杜牧 《代人寄遠(yuǎn)》詩(shī)之一:“河橋酒斾風(fēng)軟,候舘梅花雪嬌?!薄抖古镩e話·虎丘山賈清客聯(lián)盟》:“路出山塘景漸佳,河橋楊柳暗藏鴉。”
送別
送別 (sòngbié) 送遠(yuǎn)行的人啟程,跟他告別 see sb. off;give a send-off party 送別同學(xué)凄涼
凄涼 (qīliáng) 孤寂冷落 lonely and desolate 夜景凄涼 悲涼 sad and cold 字字凄涼胡蘆
同“ 葫蘆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shí)狀如兩個(gè)球連在一起,成熟后表面光滑,可做器皿,常用以盛酒。 唐 杜甫 《草堂》詩(shī):“鄰里喜我歸,沽酒攜胡蘆。”
天怒
1.暴風(fēng)疾雷等﹐古人謂之天怒。 2.天子之怒。趙孟堅(jiān)名句,食雪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